“所以我估计,罗罗最后还是要回归到传统的刚性叶片设计上面。”
常浩南作为专业工程师,自然要敢于下判断。
再说,上一世的f135也好,f136也好,最后还是换回了传统的刚性设计。
说明至少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上,罗罗并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张振华在听过常浩南的分析之后,刚刚受到打击的情绪也恢复了不少。
但还是有些疑惑:
“可是常总,如果这真是给f135或者f136开发的风扇,那按照计划,jsf项目可是要在2005年首飞,2008年服役,英国人怎么可能有时间这样来回折腾?”
听到这个问题,常浩南差点笑出声来。
他可是非常清楚,整个jsf项目里面的抽象狠活,那是数都数不完。
直到他重生之前,洛克希德马丁的最新消息是他们已经放弃了完整技术状态,也就是block4批次的f35。
换句话说就是——
有些问题我们无论如何也改不掉了,你们将就着用吧……
“放心,我可以和你打赌。”
常浩南忍住笑意,对张振华说道:
“jsf这个项目别说2008年,再过十年,到2018年都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任务能力。”
“而至于这个结构预变形设计……”
他略加沉思,然后继续道:
“在英国人那边,恐怕很长时间内,都只能停留在ppt上面了……”
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对于常浩南的说法,张振华并没有直接做出回应。
不过从表情上看,明显还是带着点质疑的。
“怎么,不相信?”
常浩南半开玩笑地问道。
其实他也知道。
不相信,才是正常的。
虽说这一世的美国在此消彼长之下,看上去似乎已经没有那么强大而不可战胜。
但无论如何,还是当得起一声强敌。
在2003年这个时间点上,普遍观点是,美国的世界领导权至少会持续到21世纪中叶才开始受到明显挑战。
谁能想到20年后就已经摇摇欲坠了。
而听到常浩南的问题之后,张振华也是干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按说的话,之前的atf计划(也就是yf22和yf23)开发难度更大,而且年代也更早,虽说f22现在还没有完成全部测试,但看上去,2005年服役这个时间表应该还是能够实现的。”
“而jsf项目本身的定位就是以多用途的对地打击为主,各方面,尤其是在隐身和机动性层面的要求也没有atf那么苛刻,甚至很多具体的子系统还能吃到后发红利,比如比如普惠的f135发动机,实际上就是直接用了f119的核心机,从任何角度来看,研发难度都应该更小才对吧?”
“就算英国人这边的升力风扇过于激进了一些,但要做结构预变形设计,肯定也要提前找出最优化的外形,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把技术回退到中间的某一个过程,这样垂直起降型号的进度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f35b的时间表本来也比另外两个型号靠后……”
“……”
其实从道理上讲,这一番分析应该是没错的。
即便考虑到三型通用带来的额外麻烦,f35的总体开发难度也显著低于f22。
但有些事情,它不跟你讲道理。
比如f35的程序代码量过于庞大,开发的最关键时期又正好赶上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以至于美国根本找不到独立承包商能完成这个型号庞大的代码库,无奈之下只好将大半代码由原计划的ada语言转为c语言,然后拆分外包给多家不同企业进行开发。
任何一个做过项目的人都能猜到,这种操作会给后期带来何种程度的屎山。
而且也是刚好在这一时期,印度工程师和高管开始大批量进入硅谷,而印度人开的公司也紧随其后,以极低的价格占领了代码分包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于是,顺理成章地。
f35的相当一部分核心代码,最后其实交给了印度人编写。
而等到洛马发现这些代码之间存在问题,想要往回找补的时候,当年接单的那些公司早就不知道哪去了,只能再另找承包商进行缝缝补补……
总结起来就是——
太伟大了,哈耶克。
当然,这些细节要么尚未发生,要么还没公开,常浩南肯定不能直接说出来。
只好选择了一个比较迂回的方式:
“jsf这个项目,不只是单纯技术,或者军事层面的问题。”
“除了满足美军对于第四代多用途战斗机的需要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欧洲人拉进来搞联合研发,彻底扼杀掉欧洲国家独自开发新一代战斗机的可能性……这个算盘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