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更加证实了桑松的猜想——
毕竟是情报官员,对于法国来说,英国和美国也属于“非常可疑的盟友”,有些事情可以不往外说,但不能不知道。
不过要说还有什么其他可能,吕德勒也实在猜不出来。
本来,大家都已经准备配合了。
“……”
而且他们三个国家的情报人员,能发挥的作用其实跟货真价实的媒体相比也差不太多,实在没必要大动干戈……
一百多人,统一失联。
吕德勒的电话里面传来部下略显焦急的声音:
要知道,情报机构进行联络依赖的是军用卫星,虽然卫星本身属于法国,但通信频段特征却是符合北约制式的。
美军再怎么样也不可能连着自己都要用的通讯工具一起干扰掉。
实际上,在更了解俄国人的吕德勒看来,这件事情也不像是联邦安全局的手笔。
吕德勒知道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赶紧在桑松红温之前插上话:
为了平息国内民愤,各国只好进一步做出暂停参与盟军行动的决定。
但至少可以想办法把锅给甩出去。
情报委员会也联系不上前方人员。
像是今天晚上这种异常情况,明显就是美军有特殊任务在执行的信号。
照理来说,这种领导正在开会的时候,如果不是有什么捅破大天的事情,部下是不会打电话进来的。
而且,对外安全总局的技术人员保证,卫星处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中,而且他们跟世界其它地区情报人员的联系也并没有出问题。
“而且更主要的是,我们手里没有筹码。”
本来,欧盟内部针对巴尔干的意见就不统一,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应该采取极限施压的策略,这样才能保证利益最大化。
当地时间第二天凌晨,0时20分。
实际上,到这一步的时候,他们在信息获取的速度上,还是远远领先于几千公里之外的京城和莫斯科的——
哪怕在冷战时期,铁幕双方都保留着相当通畅的信息交换渠道,更别提现在了。
他只是单纯想要知道,美国人今天晚上瞒着盟友,甚至不惜干扰广播电视卫星,到底是在执行什么任务。
桑松率先试着提议道。
就继续维持着脑死亡状态。
而这,也让他们错失了最后一次抢占主动权的机会……
巴尔干,终局
显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陪着欧洲人一起脑死亡。
在这种很可能改变世界线走向的大事面前,掌握主动权,是极其重要的。
应该说,美军在这方面的效率极高,几乎是在堪萨斯州精神号被击落的两个小时内,就完成了一系列事后处置。
如果不是因为倒霉的马洛特准将碰巧被弹射到了几乎市中心的位置,又在前往郊区的过程中因为gps干扰而完全走错方向,导致战斗救援小组的直升机等了半个小时愣是没看见人影从而被迫撤退,那么这次事件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被收窄到一个非常小的程度。
只可惜,有些事情,没办法如果。
错误的目标、未爆的航弹、被俘的准将。
让他们的处境顿时变得非常尴尬。
而是一个车队。
中尉平复了一下惊魂未定的心情:
几小时后,当地时间,4月18日夜。
“跟上级汇报,就说刚刚有一支kfor车队通过了检查站,询问我们是否需要跟进去。”
不过,位置更高的康迪特倒是没太受到影响。
但很快,他们就发现情况有些不对。
正在站岗的上中士马修·康迪特按照惯例站在悍马车的机枪手位置,百无聊赖地看着面前的公路。
而恰好,为了表示“精诚团结”,kfor的序列里面,还真就有几支来自东欧不同国家的队伍。
因为他们在巴尔干地区,真的有一支可以马上调动的部队。
正面的说辞肯定不会这么直白,不过话里话外就是这么个意思。
……
对方突然打开远光灯,让地面上的人一时间有些睁不开眼。
至少不能是俄国人主导的公开透明。
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检查站的阻拦杆被撞飞,十几辆btr装甲车在一队美军的注目礼下,鱼贯驶入了边界的另外一边……
但90年代以来,有大量装备苏式装备的国家成为他们的盟友或者准盟友,直接导致依靠装备型号分辨敌我的办法完全不可行。
康迪特一时间想不起来自己的kfor臂章被丢到哪里去了,如果现在就需要的话,可能还有点麻烦。
为首的一辆,从轮廓上看,似乎还带着炮塔……
这番表态结束之后,华夏也跟着站了出来,表示我也早就跟说过,要以和为贵,不要乱动兵戈,你们看,现在乱套了吧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