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应该不至于。”
刘尧顺本来都已经把帽子戴上了,现在又摘掉放了回去:
再者说马洛特这张牌还不是虚空生造的,而是美国人自己送过去的……
“当然不是光我们自己派……”
一阵沉默。
不论是被动搜索雷达也好,还是gps定向干扰设备也好,都只是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那就派人过去嘛……”
傅友全看向自从之前介绍完gps干扰原理之后就一直处在隐身状态的常浩南:
“浩南同志,好像之前都没说过话?”
用重要俘虏作为交换筹码的思路肯定是没错的,但操作起来恐怕不会和想象中一样顺利。
果然,片刻时间过后,张老轻轻咳嗽了两声:
刘尧顺没有继续在前面的问题上纠结,而是回到了一开始的核心话题上:
“不管如何,这个准将的牌面肯定是够了,等会在媒体上公开露个面,再威胁一下要以战犯名义审判他,到时候美方哪怕只是为了安抚国内的民意,也得付出代价把人给换回来!”
“这样一支部队的指挥官被俘,不仅仅对于盟军行动,而且对于整个美军来说,都绝对属于一次重大损失,很难想象,美军竟然没有对这名飞行员进行营救。”
“这……”
傅友全拿起情报文件,粗略看了几眼:
所以,如果真如张老所言,过两年再复刻一次盟军行动的话,几乎不可能再得到一样的结果。
这个问题,让现场的气氛重新归于了冷静。
常浩南也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点一鸣惊人,于是赶紧找补:
“我的意思是,既然当初美国人打的是人牌,那不妨将计就计,只要盟军行动能在名义上结束,我们就可以在安理会提议,以维和的名义,由五大善……五大常任理事国共同派出维和军事单位,进驻到巴尔干地区,以防再次出现人危机!”
空军,走出国门的机会
能坐在三座门这间会议室里面的,绝对不会是什么泛泛之辈。
虽然刚开始的时候被常浩南的语出惊人给吓得不轻,但那主要是因为倒装语序,把重点放在前面了的缘故。
在听完他的整个思路之后,众人也很快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你以为常浩南是乱说的?
那他可不是乱说的。
实际上,哪怕在原来的时间线上,盟军行动结束之后,也有一批“维和”单位进驻并维持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存在。
只不过是由欧盟派出的而已。
没错,派出维和部队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有联合国能做。
只要驻在国同意(或者被同意),其它国际组织,乃至于单一国家也可以。
当然,上一世盟军行动的结局是联军方面取得完全胜利,因此这个所谓的“维和”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平性,只是给“军事占领”安了另外一套好听的说辞罢了。
其它域外国家哪怕有心,但在仗都已经打完,防守方大败亏输的情况下,也是既无干涉的名分又无插手的能力。
然而如今的情况完全不同。
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对于几乎所有势力来说都已经接近于无法收场,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应该由主持“公平正义”的联合国出面来控制局势。
而且,对于五大善人来说,面子上也都过得去。
美国发动盟军行动在名义上是为了保障人,现在维和单位进驻,而且其中还包括美军,那完全可以对外宣称说自己最初的目的已经达到,盟军行动取得了完全胜利,顺理成章地鸣金收兵,赢。
对于已经被炸麻了的英法而言,也可以对内解释说,自己在第一时间退出行动,回应了在巴尔干地区遭受的损失,而且正是由于自己的“强硬”立场,才导致美方被迫结束了盟军行动,维持了欧洲的繁荣与和平,赢。
至于后续的赔偿道歉,那就是另外的事情,跟巴尔干局势无关了。
而对于当前本来就处在守势的华夏和俄罗斯来说,能把本来几乎是必输的局面扳成现在这样,保住差点就要支离破碎的巴尔干地区,甚至还能名正言顺地重新对此区域施加一定影响力,绝对是赚足了里子,赢。
如今选择见好就收,给盟军行动一个体面的结束也并无不可。
五赢,赢麻了。
但是,跟常浩南此前提出的各种奇思妙想一样,计划归计划,执行归执行。
这个思路之所以能被他首先提出来,主要还是一个思维开阔。
对于一个经历过2020年代的人来说,维和属于随时随地都能看见的日常新闻,人选选择、兵力配置、日常行动等也都已经有了一套规范化的执行体系。
但在90年代末可不是。
虽然华夏此前有过类似行动经验,但那只是前往邻国而已,派出的还是工程兵部队,执行的任务也是真·维护和平。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