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飙升,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全球消费电子厂商为了寻找可靠、高性能的替代电池供应商,几乎将产能排期塞满了华夏电池巨头未来两年的日程表。
然而,又一个无情的回旋镖出现了——
苹果和三星作为lg化学的重要客户,同时也是最早被华夏列入管制清单的企业……
根据规定,华夏电池供应商只能向二者设置在华夏国内的产线供货。
而如今已经是2015年3月,各厂商发布的新一代旗舰设备都正好处在交付最高潮,甚至连临时降低配置都做不到……
两家企业的工程师们绝望地发现,他们无法从任何非华夏供应链获得同等性能的电池。
日韩的其他供应商要么技术不达标,要么产能有限且同样受到关键材料(如被管制的稀土)的限制。
于是,“反向水货”应运而生。
在巨大的需求和利润驱动下,一条隐秘的链条开始运作:将华夏国内销售的、搭载高性能电池的国行版手机,通过特殊渠道“出口”到海外市场。
这些产品在海外能卖出远超国行的高价,一时间成为灰色市场的宠儿。
《华尔街日报》科技版块的标题辛辣无比:《禁令下的奇观:华夏制造的iphone正在“拯救”全球果粉?》。
某位知名科技博主在视频中无奈地评价:
“伙计们,这真是魔幻现实主义!想第一时间拿到新iphone?或许你该订一张去华夏的机票,或者……去找找‘特殊渠道’。”
但水货终究是小众且高成本的,无法满足全球庞大的市场需求。
二者的新品交付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下滑,用户等待时间延长,抱怨声四起。
讽刺的是,最初作为这场风暴中心的菊厂,在全球范围内的供货反而显得相对稳定和充足。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