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492……
双锥体并没有像乘波体那样的阻力魔法,因此越是往后,速度的提升就越是困难。
时间仿佛被拉长了,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突然,数字猛地跳到了502。
“过去了!”不知是谁低声惊呼出来。
但话音未落,又回到了50。
惊呼的声音戛然而止。
好在波动只是持续了一瞬间,速度随后又继续开始攀升。
“哗——!”
席上瞬间终于爆发出一阵阵掌声和赞叹。
议员们互相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记者们则迅速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
普拉巴卡尔和伍德鲁夫几乎是同时,极其轻微地吐出一口浊气。
他们转过身,面向掌声,脸上也适时堆起笑容,跟着礼节性地拍了几下巴掌。
但两人的眼神深处,只有如释重负的疲惫,并无太多真正的欣喜。
最终,hs的马赫数停留在60,并稳定了大约十几秒时间。
随后,主火箭发动机结束工作。
尽管飞行高度略有降低,但重力势能并不足以抵消空气阻力,因此速度也开始下降。
一直到进入最后的俯冲段时,才会有另外几个辅助发动机重新点火,提供最后的速度。
伍德鲁夫凑近普拉巴卡尔,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问:“埃尔蒂这个数字里面,有多少是……操作空间?”
他选择了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
“大约15-20”普拉巴卡尔目不斜视,保持着公式化的微笑,嘴唇微动:“但规律不是线性的,尤其是跨过那个临界点的时候……雷达回波、大气折射、数据处理算法……都会引入微妙的偏差。”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只有等‘瞭望者’把原始数据给带回来才能知道具体情况了。”
伍德鲁夫的心沉了沉,只能微微点头,将目光重新投向屏幕。
此时,那代表hs的光点速度读数已经回落到了52。
很快,大屏幕的画面再次切换。
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曲线,而是一片荒凉的沙漠靶场上空视角,源自一架在空中盘旋的无人机。
画面中央,是一座孤零零的、用厚重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方形建筑靶标。
靶标顶部,一个巨大的白色十字准星异常醒目。
无需任何介绍,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瞄准的中心点位。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参观席上除了细微的呼吸声以外,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决定性的最终结果。
突然,天空中似乎出现了一道细微的流光。
下一个瞬间,这倒流光便从苍穹深处直贯而下。
在普通速度的摄像机画面里,几乎就是一道一闪而逝的亮线,只在视网膜上留下短暂的残影。
实际上,这枚导弹的末段速度已经下降到了3100ph(大约43倍音速)的水平。
但人类对于这个级别的速度,是根本没有概念的。
反正感觉就是很快。
震撼的视觉效果就是最好的说服力。
“轰隆——”
无人机的摄像头并没有声音捕捉功能。
但几乎所有人,都在大脑里自动补充出了这道巨响。
靶标所在的位置,一团巨大的、夹杂着碎石和沙尘的蘑菇云骤然腾起,瞬间覆盖了方圆数百米的范围。
有型的冲击波以靶标为中心扩散开,甚至连空中的无人机镜头都随之轻微晃动了几下,画面边缘变得模糊不清。
尘土飞扬,久久不散。
几分钟后,尘埃终于开始缓缓沉降。
刚才还清晰可见的混凝土靶标,此刻只剩下一个巨大的、深度惊人的凹坑。
整个建筑从中心部位彻底塌陷、撕裂,残骸被巨大的冲击力向四周抛洒。
屏幕上适时地播放了慢动作回放——来自地面部署的一台高速摄像机。
尽管有些扭曲模糊,但仍然能够看到一抹灰色的残影,精准地砸在了白色十字准星的正中心。
在弹道导弹精度这方面美国确实有着相当深厚的技术底蕴。
而这个命中画面,也不出意外地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
“上帝啊……太精准了……”
“不可思议的速度……”
“……”
席上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和惊叹。议员们激动地站起身鼓掌,记者们则疯狂地按动快门。
伍德鲁夫看着屏幕上那个巨大的弹坑和慢放画面,嘴角努力向上扯了扯。
普拉巴卡尔适时地走到早已准备好的发言席话筒前,脸上带着从容而自信的微笑。
“女士们,先生们!”她的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指挥中心,压下了嘈杂,“如诸位亲眼所见hs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