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心的话语像根细针,再次精准地刺中了付琴霞心底那点隐秘的渴望和焦虑。
安稳和面子,正是她现在最奢求的东西。
付琴霞低头假装继续看文献,心思却早已飘远。
一番纠结过后,她决定首先搜索一下邮件里面的内容。
万一是假的呢?
“willia hudn berkeley cheistry”——系主页上确实有这位教授,研究领域是能源材料,看起来资历颇深。
“teachg-track profesr uc berkeley”——伯克利确实有这种制度,评价褒贬不一,但普遍承认其工作压力远低于传统 tenure-track(终身轨,包括非升即走等一系列制度),当然代价是上限很低。
“acadeic job arket ”——跳出来的信息让她倒吸冷气,竞争惨烈程度不亚于国内,非顶尖名校博士或博后经历几乎没戏。
结果,付琴霞越看越心动
可同时,焦虑也像藤蔓般缠绕上来。
这样的机会,必定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随时可能被别人捷足先登。
但“带成果进组”这个条件,像一块沉重的筹码,压得她喘不过气。
要是有能带进组的成果,哪还用纠结这些?
犹豫和渴望在她心里反复拉锯。
十几分钟的天人交战过后,付琴霞蹭地站起身。
就算物化所整体并不实行涉密管理,但总归是科学院重点单位。
她还没心大到直接用实验室的网络和电脑跟对方取得联系。
“师姐?”
对面的林涵被她吓了一跳。
“哦……我出去买点东西,你到时候直接走就行,不用等我了。”
付琴霞头也不回地拎起背包,离开了实验室。
李代桃僵
实际上,如果付琴霞稍微理智一些,或者自我认知稍微清晰一些,再或者多找几个人合计一下,都能意识到情况不对劲。
十分甚至九分的不对劲。
别的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博后,何德何能收到那样几乎是量身定制的岗位邀请?
要知道,虽然化物所里面有很多人都收到了挖人的邮件,但具体内容可都是不一样的。
更进一步地,她现在面对的人生困境,就连亲属、父母乃至关系一般的同组学生都未必知道,怎么就能被隔着一个太平洋的加州大学给摸得一清二楚?
背后显然有诈。
但付琴霞自己心里本就有鬼,肯定不会把这种事情大张旗鼓地拿出来讨论。
唯一聊过此事的林涵,还在客观上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
所以到这一步,她其实已经基本丧失了判断能力……
付琴霞特意选了一个离化物所很远的网吧。
对于网络世界而言,物理距离其实并非重点。
学校门口和城市另一端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样做,多少能给她带来一些安全感。
在烟雾缭绕、键盘噼啪作响的角落里,付琴霞开了一个小包间,关紧房门。
她的心脏怦怦直跳,手指也有些发凉。
几乎是凭借本能地开机、打开浏览器、登陆邮箱……然后再次点开那封邮件。
照着里面一个伯克利官方的联系邮箱,敲下了一封措辞谨慎的回信。
其中表达了对哈德森教授和伯克利的感谢与向往,询问这个教学岗的具体要求、申请流程,以及是否还有进一步交流的可能?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感觉指尖都在发麻。
……
而与此同时,在付琴霞已经看不到的地方
林涵正坐在她的电脑前面,检查着浏览器上面的历史记录。
对于同处一个屋檐下的人来说,要想搞清楚一台电脑的开机密码,简直不要太简单。
“无痕浏览是个好功能,可惜会用的人实在太少……”
她一边自言自语地吐槽,一边打开了付琴霞的邮箱,以及搜索引擎。
果然看到了最近两天那密密麻麻的、跟伯克利以及威廉·哈德森相关的搜索记录。
再想想刚才对方离开时那近乎于失魂落魄的样子。
林涵的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实际上,正如张韬院士最开始担心的那样。
那些批量发送的邮件并不是真的在挖墙脚。
而是在给更早布下的暗桩打掩护。
付琴霞接到的邮件之所以针对性极强,正是因为林涵此前所给出的人物画像。
本来,后者还准备了一系列话术,打算从几个重点关注对象里挑一个,一步步引诱上钩。
结果这封邮件的效果实在太好,以至于给她剩下了不少麻烦。
但林涵并没有轻举妄动,而是重新关掉电脑,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