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图像突然变成了白灰相间的条纹图案。
海军出身的张晰和王志瑾很快分辨出,这似乎是某种海底地形图。
只不过只有浅水部分。
“这是基于‘海洋’系列卫星技术开发的新功能。”袁孝康解释道,“通过增加雷达处理模块以及调整信号合成算法,我们首次实现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对浅海区域的穿透性成像。”
他一边说着一边来到屏幕前,在几处最明显的条纹前挥舞手臂:“不同密度的条纹代表水下沙脊、潮沟和浅滩,在30米水深以内的分辨率可以达到米级。”
张晰瞬间意识到了这个功能的价值。
“这对于潜艇作战来说有很大价值……”他早年间在035常规潜艇上面当过差,对水下的事情比较熟悉,“可以大大降低海底测绘的工作量和难度,尤其是接近他国的区域……”
“理论上,这套系统还能探测到浅水区的水下设施……”袁孝康话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他的目光锁定在屏幕一角,“等等……”
另外几人也随之屏住呼吸。
他迅速放大了一个区域。
在吕宋海槽边缘,一条长约25公里的异常条纹清晰可见,与周围自然形成的水下地形截然不同。
“这可不像是自然形成的。”袁孝康凑近屏幕,“我屏蔽了45米深度以下区域的信号,海槽和海沟部分理论上应该是一片空白才对……”
作战室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这个意外的发现。
袁孝康快速输入命令,调出了该区域的历史卫星数据作为对比。
“上个月海洋4号的卫星图像还显示这里什么都没有。”袁孝康皱起眉头,“说明不可能是水下地形。”
实际这个结论是明摆着的——
不可能有一道薄薄的沙脊横亘在深海区域。
战情中心重新安静下来。
在这件事情上,确实没有人能给他提供帮助。
几分钟后,还是程俊红提出了一个建议:
“既然这个功能是在海洋系列卫星基础上开发的,那不如联系一下国家遥感中心,让他们来进行一下分析?”
被学院拉去当苦力了,请一天假
如题。
本科同学如今都当上我的辅导员了,也是奇妙的体验……
延……延期一天
明天,明天一定把苍龙号给找出来(▽д▽)
or2
给组织上干事果然就怕被借调(指我那同学)。
不是自己嫡系是真往死里用啊……
————分界线————
虽然书友群没了,但是给本书粉丝发了300张推荐票红包,投推荐票就能领。
水下小人
“国家遥感中心?”
张晰轻轻揉了揉有些胀痛的额头。
没有事先通气的军地协调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容易,涉及到很多程序上的问题。
“本次任务的关键是测试无侦8侦察机本身的飞行性能以及突防能力……”他有些迟疑地开口道,“从目前的情况看,任务已经超规格完成,真的要为了一个异常的雷达数据去协调其它地方部门么?”
稍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方案:
“考虑到‘对抗-北方’演习舰队已经撤离相关海域,可以让星城号编队在返航途中派一艘船去看看……如果那里真有什么特殊的水下地貌,那么舰壳声呐的探深功能肯定可以发现异常。”
此时,就连最早提议的程俊红也有些迟疑。
中高频电磁波终究不可能在物理上穿透大厚度水体,所以合成孔径雷达探测海底地形说白了还是依靠特殊的功能模块结合反演算法,很可能因为某些大气信号波动导致探测结果出现误差。
“不用那么麻烦。”就在气氛陷入僵持之时,前方不远处的袁孝康突然开口,“海洋系列卫星的星载sar也是我们集团开发的,无非负责不同模块的可能不是同一个研究所而以,但总归比对外协调其它单位来得方便。”
程俊红这下也反应过来,电科集团的研究员就在旁边,自己去找遥感中心反而是舍近求远了。
他快步走到袁孝康身边:“那袁工,你还能不能想起来,具体是哪个单位负责的数据处理算法部分?”
“这个得查一查……我记着当年研制海洋一号的时候中途受挫,涉及到的人和部门都有点杂。”后者从公文包里抽出笔记本电脑,在旁边找了个地方坐下,“不过大概跑不出九所、二十五所或者……”
话到一半,声音却戛然而止。
“怎么了?”
程俊红和张晰几人好奇地凑上前去。
“真他……真是见鬼了……”
袁孝康强行把爆了一半的粗口给圆回来,然后把笔记本电脑调转180°。
只见方案负责人一栏赫然签着三个字——
常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