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告诉他说,已经不需要考虑一些细节部分的隐身问题了?
杨韦的想法也差不多。
虽然还没看后面的具体内容,但如果等离子体隐身真能投入应用,那么无疑可以减少相当一部分设计过程中的约束条件,相当于把飞机研制难度凭空降低了几个数量级。
并且除去技术方面的利好以外,也让他更容易管理整个研发团队。
而坐在二人旁边的张品生,则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
他当然也看到了等离子体隐身这个令人震惊的关键词。
但紧随其后地,下一行就出现了更让他震惊的内容:
“你们要在我的微波暗室里面启动发动机?”
看见这个测试要求的时候,张品生觉得自己眼前一阵发黑,怕是血压都要拉满了。
坐在侧面另一张沙发上的刘永全点头:
“我们的等离子源是由发动机工作过程产生的,所以必须先启动发动机,还有相应的磁控设备,才能进行后续测试……”
“不行,这绝对不行!”
张品生态度坚决地拒绝道:
“大型微波暗室是直接用一间机库改装出来的,内壁周围全都安装了精密的电磁吸波锥,测试过程又是全封闭进行……如果让一台发动机在里面工作,那根本等不到一轮测试结束,整个设施就全都要报废了!”
如此激烈的反应,杨韦和林济洪也从喜悦当中被拉了出来:
“是啊刘总……”
前者面色稍显凝重:
“除了微波暗室的耐受能力以外,我们的测试模型是个真的模型,只有尺寸和外形是1:1还原的,内部连空间结构都没有,最多只能把发动机给安装进去……如果要想启动的话,那还需要在外部额外安装供油供气和控制设备,这些也不可能在微波暗室里面完成……”
“……”
一时间,会客厅里面的气氛陷入了僵持之中……
研发一代,预研一代
张品生面色不善地跟另外几个人对视了一会儿。
接着,或许是觉得这样一直对峙下去不是个办法,也或许是因为眼角的余光瞟到了文件首页上常浩南的名字,总之他率先打破僵持,把旁边放着的技术文档拽到跟前,语气也稍稍缓和了一些:
“无论从技术还是安全角度,我都不可能允许你们在微波暗室里启动发动机……不过我们在雷达测试领域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或许可以根据你们的具体需求拿出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
除了把资料带过来的刘永全以外,其它所有人都被概要里面的“等离子体隐身”这个关键词给搞了个开幕雷击,甚至还没来得及细看后面的关键内容。
现在被张品生这么一提醒,才纷纷回过味来。
随后,便是一阵翻阅纸张的哗啦声。
相比于从差不多二十年前就开始琢磨隐身技术预研的航空器总体设计单位,航发领域基本上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考虑降低信号特征的问题,而且研究重点还集中在红外信号上面。
因此,经过刘永全转述出来的内容可能并不准确。
还是直接看书面的需求文件来得更靠谱。
果不其然,文件中详细写明了等离子体鞘层的产生和控制方式,以及最为原本的测试目的——
“在发动机和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状态下,测量并对比不同磁控算法所对应的rcs(σ)-角度(θ)关系曲线,尤其注意飞机尾部(80°-100°区间范围内)的变化情况,以确定磁控等离子体鞘套的体积覆盖和频率覆盖精度……”
张品生把最后一小节内容逐字逐句地念叨了一遍,又低头思索片刻:
“也就是说,这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对比,并不特别追求数值本身的全面性?”
刘永全点头:
“参与测试的发动机本身只是在涡扇10a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技术验证型号,并不是会交付给第四代战机项目的最终产品,所以rcs结果没有太多实用价值,只要能验证几种控制方案的效果即可……”
说到这里,或许是担心对方理解过度,于是又在后面补充了一句:
“当然偏差也不能过于离谱,至少得保证数量级是正确的……另外,虽然不需要像美国ltek5000系统那样给出覆盖从l到ka的全波段扫频测量,但也必须保证测试信号的波长选定在25到75之间,带宽不能超过02……”
还没等他把这些内容说完,张品胜原本僵硬的表情就明显放松了下来: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那么我这里倒是有一个替代方案……”
包括杨韦在内,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了过来。
甚至让大场面见得不多的张品生感到了一瞬间的紧张:
“咳咳——”
他清了清嗓子:
“这个事情老林应该知道……早年间我们还没有这个大型微波暗室和扫频测量雷达的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