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我们目前使用的空对地弹药,是以需要凌空投掷,或者有一定滑翔能力的精确制导炸弹为主,加上少量空射巡航导弹……但这些武器如果面对有比较完整防空体系的对手,要么对载机不够安全,要么很容易被中途拦截。”
“所以我提议,应该尽快将高超音速飞行器从验证项目转为正式型号……这是任何现有的防空系统都无法有效应对的武器!”
说到这里,他转过头看了一眼芭芭拉·威尔逊和约翰·斯顿。
“没错,总统阁下。”
斯顿首先点了点头:
“在过去两年里,我们和波音公司已经对hyper-x研究开发项目的成果,也就是x-43a高超音速试验机进行了两次飞行测试,并且分别达到683马赫和978马赫的最大飞行速度,成功验证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高超音速飞行器动力,以及利用钨合金和镍合金生产大型飞行器外壳的可行性。”
紧接着,旁边的威尔逊也补充道:
“我们空军研究实验室同样和波音公司合作,正在快速推进x51a高超音速导弹的研发工作,目前,超燃冲压试验样机已经解决了铜制热沉结构和变宽度流道的问题,并且在2003年6月生产出了符合飞行要求的全状态地面样机,还分别以开路式和闭环式燃料供给系实现了燃料冷却和供应……”
“相比于nasa方面主要用于飞行测试的x43a,x51a可以使用jp-7航空燃料,无需考虑低温推进剂的长时间储存问题,所以完全具备进行武器化应用的可能。”
“如果华夏人认为,通过在防空领域的一些小动作就能够应对我们的进攻,那么和x51a相当,甚至性能更好的高超音速武器将会向他们……甚至是全世界证明,我们的空中力量,仍然有能力撕破任何对手的防御!”
整理资料,请一天假
常总的大宝贝要试飞了
需要找一些高空液体发动机试车的资料。
请假一天。
ps:
其实站在2005年的视角看,美国的高超是真先进的。
上一章里我写的x43a连续两次试飞成功不是给美国上的buff,是真成功了。
一次差一点7马赫,一次10马赫。
美国人技术确实是有的,问题是工程能力后面逐渐烂完了。
摸着美国人过河
第四代战斗机的发展路线,毕竟是决定未来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内航空兵主力装备情况的大事。
不可能航空工业内部开场会就算完事了。
研讨会出不了什么决定,但最终形成的结论也要进行上报,作为最终决策的重要依据。
包括在现场只是唱配角的航空动力、电子科技、兵器工业等几个兄弟单位,也要分别提交与自身任务相关的研究现状和可行性报告。
这些事情虽然看似不起眼,但涉及到的行业和单位数量极多。
千头万绪逐一落实下去,怎么也得花上几个月功夫才能搞定。
年末之前能开始走立项流程就不错了。
不过,常浩南这边对于研制第四代发动机算是“蓄谋已久”,之前交上去的那份80项技术清单,就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所以只是用了大约一个月时间,帮助刘永全和万中辉等606所的骨干技术人员梳理了一下后续工作内容。
正如他之前和孙琮所说的那样,涡扇10g作为一种成熟型号的改进版本,完全可以放手给逐渐成熟起来的新一代工程师们自行完成。
至于常浩南本人,倒也没有像张洪飚所担心的那样很快再次前往镐京。
因为计划用于高超音速验证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很快就要开始第一阶段地面试车了。
这一次,大洋彼岸的两个对手,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同一个地方……
……
一个月后。
京城,航天六院101所。
尽管六院本身位于镐京,但作为一个在编职工近万人的大型单位,其下属机构自然遍布大江南北。
其中,165所、101所和801所,是国内目前仅有的、能够系统性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的三个地方。
从地理位置上讲,最方便的当然是位于镐京本地的165所。
但这里的新型号发动机试验区主要面向大推力发动机试验,且已经完成了煤油-液氧系统的相关改造准备,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常浩南所需要的测试。
好在验证弹上面的液体发动机体量不大,所以在排查解决掉一批分系统测试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之后,就直接装车运到了云岗试验中心。
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一个多月时间里的事情。
而今天,则是正式启动第一阶段测试的日子。
相当巧合的是,五角大楼也在京城时间的当天凌晨,正式公布了自己的高超音速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