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不过肃州那次的所有人员都是高配,所以卢志成同志实际上亲自负责指挥了导弹发射连,算是我军在反导拦截领域经验最丰富的指挥员之一……”
听到这里,会议桌周围的其余众人脸色微微变了变。
全军经验最丰富的指挥官,搭配目前技术水平最高的防空系统。
结果甚至无法实现稳定跟踪目标。
这肯定不能再说是主观层面的问题。
应该说,随着近些年一批新型装备的陆续到位,空军方面原本已经对关键地带的要地防空水平颇有信心。
尤其经过去年那次测试,证明最新一代防空导弹有能力抵御中短程的战术弹道导弹之后,更是久违地松了一口气。
结果,这口气才松出去不到一年,就又要重新绷紧了。
“吕光同志。”
乔晨青看向坐在会议桌末位的空军装备研究院负责人:
“你认为……我们正在研发的最新型防空系统,能否有效面对这种超高速目标?”
吕光其实从刚才就已经猜到自己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但还是故作沉思了一会,以免显得过于轻佻:
“基本型红旗9在去年年末已经交付部队进行试用,目前的反馈是除了射程偏短之外,其它性能都和s300pu2大致相当或更强……”
“但这两种系统在本质上仍然属于同一代产品,我们当年的研发重点也是强化应对多频次和超低空目标的能力……如果面对高速来袭的弹道目标,表现恐怕不会有本质上的差距……”
他这段回答相当委婉,但意思却不难听懂——
不能。
乔晨青不由得露出有些苦恼的表情:
“看起来这新三打三防也已经有些过时了……得研究一下‘新新三打三防’才行。”
话虽然带着些许风趣,可是在场谁也笑不出来。
吕光见状稍微宽慰了一下众人:
“至少现在各国对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还都处在验证阶段,所以情况倒也没有十多年前那么紧张……”
他的话起到了一些效果。
毕竟当年为了拱卫沿海大城市,防空部队被逼的连59式高炮都拉出来了。
但安慰终究只是安慰。
华夏军队向来居安思危。
“伟人曾说过,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美国人的技术实力还是不容小觑……他们的高超音速武器研究,目前应该还是走在我们前面。”
说到这里,乔晨青稍微停顿了一下:
“吕光同志,如果我们假设,美军在未来几年内装备了类似这样的高超音速导弹,并且把它定义为战术武器,那有什么比较稳妥的应对办法?”
应该说,站在2005年这个时间节点来看,他的分析其实相当合理。
虽然确实没有已经装备部队的型号,但美国陆海空军以及nasa,都已经成立了自己的高超音速研究机构。
怎么看都是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场面。
而这一次,吕光的回答也非常迅速:
“那就只有像当年的美苏那样,研发一种专门用于反导的防空系统!”
反导威胁
跟常浩南之前的估计差不多。
东风3a这个型号,实在是不甚敏感。
尽管部分国家对本次试射表达了外交关切,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属于纯纯口腔体操,并不是真的引发了什么额外关注。
只有日本跳出来进行了一次相对正经的抗议。
当然这也不难理解。
毕竟他们是真的刚好在东风3a的射程以内。
不过,常浩南毕竟也不是真的神机妙算。
有些水面以下的事情,还是超出了他的预期。
……
在成功进行发射测试的约两小时过后。
五角大楼。
被助手从睡梦中薅起来的美国空军参谋长约翰·江珀上将和空军部长皮特·蒂特一同走进了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办公室。
尽管由于两场战争的泥潭,要求后者辞职的声音在美国国内此起彼伏,但得益于白宫和部分财团方面的支持,以及优秀的政治手腕,他仍然是相当具有权势的防长之一。
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插手了参联会的工作。
“先请坐。”
看到两个人走进办公室,防长伸手向办公桌对面的两张椅子示意了一下。
不过,还不等二人坐稳,他就自顾自地从面前拿起一份材料,然后调转180°,推到办公桌另一边:
“几个小时前,华夏方面根据相关约定,向我们通报了一次高弹道导弹试验。”
美军并没有一个类似战略火箭军或是第二炮兵那样的单独军兵种,其战略力量除核潜艇以外,全部被纳入到空军的编制之下。
所以,今天才只有两人到场。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