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人,阎院士之前就去了,据说阵仗还很大,搞得跟三堂会审一样……”
“只不过我估计,应该是院士们也觉得让你去现场答辩会导致大家都比较尴尬,所以也就没人点你的名字。”
“行吧……”
常浩南自然也乐得省事:
“那我后面是不是应该参加一些活动之类的?”
“还算你心里有数……本来就算你今天不来,我也得专门去找你了。”
朱霖育看着眼前毫无身为院士自觉性的常浩南,无奈地摇了摇头:
“下周一,12月15号,有个新当选两院院士的座谈会,上面的意思是你能作为新院士代表发个言。”
对于常浩南来说,这个要求倒是不出所料。
内容他几乎也有现成的。
但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需要确定。
“那个……是代表科学院的新院士,还是代表工程院的?”
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欠揍。
就连刚才一直热情的朱霖育有点憋不住:
“托常院士你的福,今年工程院和科学院一起办仪式,受邀代表也不做区分了,所以你讲哪方面的内容都可以……”
常浩南这会儿也开始觉得,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刚才问的问题似乎是有点过于离谱了。
“唉……实在不好意思,第一次评上院士,没什么经验……”
朱霖育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
“没事,我是第零次评,大家都没什么经验……”
“……”
眼下这个结果,对于常浩南来说算是顺理成章。
实际上,从好几年前,大家就基本认同,他晋升院士境属于迟早的事情。
所以之前的一个来月时间,他也真的没拿第二轮评选太当回事。
但说归说做归做。
院士诶。
不管在哪个国家,这都是作为终身成就性质的荣誉称号。
要是真的一点感触没有,那只能说是脱离人类范畴了。
常浩南还远没有到这个境界。
之前刚被尘埃落定的喜讯真正砸到头上的时候,其实多少有点没回过味来,所以还是和平常一样,跟朱霖育开着玩笑。
直到告别后者之后,才逐渐感觉到有点晕晕乎乎的。
甚至在上楼途中有人打招呼,他都不太记得自己是怎么做出回应的。
总之就是……
很爽!
新晋院士座谈会(算昨天的)
2003年这会,一方面是社会总体还处在之前比较狂野的风气当中,另一方面也缺少各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自媒体从中炒作,总之公众对于学术界的事情,兴趣其实还不算大。
更何况,常浩南一个人身兼双份院士的新闻热度,在之前第一轮评选结果公布的时候就已经过去了。
所以,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出炉的新闻,在外界倒是没掀起太大的波澜。
但对于学术圈内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两年一度,足以引起局部地震的大事。
一位院士,即便本身已经脱离一线科研工作,其背后能够撬动的资源也少则数千万,多则难以计数。
而一些尚处在年富力强阶段,本身仍然有能力发光发热的年轻院士,前景更是不可估量。
同时,有限的院士规模也决定了,每一轮院士评选当中,有赢家就必定有输家。
其中的利益纠葛,足够让很多人放下端着的身段了……
这不,常浩南这边刚到办公室,连屁股都还没坐热,桌子上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是唐林天打过来的。
“唐校长。”
老唐同志如今年纪已经接近六十,从前两年开始就已经把课题组交给自己的首席大弟子,彻底告别科研转了行政。
因此,对于常浩南,他绝对是当成一个金疙瘩来看的:
“常院士,咱们两个也算是老相识了,说太多祝贺的话反而显得见外。”
唐林天开门见山:
“等过几天那边正式颁证之后,你记得回一趟学校……如果实在没时间,托人过来也行,总之把你的待遇标准给按照一级教授的标准提上去……”
其实对于现在的常浩南来说,二级教授和一级教授之间差的那点东西已经无所谓了。
但别人毕竟热情而主动地提出来,再加上俩人确实是多年的关系,他也不可能给别人一个冷屁股:
而且,常浩南可以肯定,对方后面还藏着要求呢。
现在只是铺垫而已。
当然,京航大学毕竟是他的母校。
些许要求,肯定还是得满足的。
“那就麻烦唐校长了,下周一那边结束之后,我让柳老师过去跑一趟……”
常浩南回答道。
虽然火炬实验室的规模变大了不少,但组内的行政秘书仍然是柳晨晨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