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参考幼儿食品的设计,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安全。
或者干脆全都做成块状,保证一口吃掉。
所以,屏幕上显示出的第一个画面,就是航天员同志正在用力挤捏一个看上去像是吸吸果冻一样的包装袋。
只不过,里面装的应该是预制完成的鱼香肉丝或者宫保鸡丁。
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经过无数次训练的内容了。
但地面上的不少同志还是第一次见。
于是,这个“猛男吸果冻”的动作引发了一阵轻笑,倒是出乎意料地让测控大厅内的气氛轻松下来不少……
这个时候,沈俊荣转过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常浩南。
后者此时正负手而立,饶有兴趣地看着屏幕。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由于这段时间仍然处在通信盲区,因此广泛流传的宇航员用餐画面只有一个吞食块状食物的短暂片段。
显然没有眼前的硬核吃播效果好。
“浩南同志,浩南同志!”
连续叫了两声,才让常浩南转过头来。
“沈总?”
沈俊荣指了指旁边显示的时间:
“怎么提前连上了?”
要知道,此时距离飞船进入绕地的第三个周期,还有约20分钟。
而神舟五号每一圈的持续时间大概在90分钟上下。
实际上,地面测控站/测控船能够覆盖的范围相当有限。
以喀什站,和类似经度的卡拉奇站为例,尽管已经是华夏国土最西边,但其实并不比东风测控站早太长时间。
直到第一圈10点31分,也就是结束前9分钟才捕获到飞船目标。
结果,第二圈就直接提前到了将近20分钟。
相当于将有效通信时间拉长到了过去的两倍。
这还没算等会离开岛城测控站范围以后还能继续有效的部分。
显然和之前计划中说好的有些出入。
“计划嘛,肯定得写得保守一些,给我们自己留一些回旋余地……”
常浩南的回答突出一个直截了当:
“可能是因为接入网络的服务对象太少,所以每个天线的有效接受角度比当初估计的更大,所以就相当于增加了预计覆盖面积。”
“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计算,那到第8和第9个绕地周期的时候,有效接通时间大概能在50分钟上下……”
面对这个回答,沈俊荣也只好报以无奈的笑容……
接下来的连续几个周期,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任务,数据传输流程也相当平稳。
只有在下午3时54分,进入第五圈的神舟五号进行第一次机动变轨,以模拟躲避太空垃圾或是航天器对接操作时,信号出现了一瞬间的波动。
不过,也并没有达到断流的程度,只是延迟瞬间增加到了500s以上。
就这样,时间很快来到了晚上七点半。
也就是专题节目播出的时间。
考虑到飞船毕竟还没有完成回收,节目内容不可能提前开香槟。
仍然是报道加访谈的形式。
只不过,相比中午的简讯,提供了更加充分的内容。
还配有两名嘉宾,回答主持人提出的一些问题。
不过眼下这会,能够提供的影像资料其实也比较有限。
无非是多出了一些指挥控制大厅内的场景,以及航天员在前面几圈飞行中的工作画面而已。
为了填满整个问答环节,主持人身后的屏幕肯定是要把这些内容重复播放多次的。
对于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会的关注点本来就在访谈内容上,并且那几个画面哪怕多看几遍也不会腻。
……
而在连海市的一栋民宅内。
一名身穿中校制服、年逾花甲的老人,此时已经如老僧坐定般,直直地盯着眼前的屏幕。
直到旁边小孙子的声音传到耳中:
“爷爷,为什么后面总是那几段内容来回放啊?”
“因为……”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泪水模糊了视线……
老人名叫孟林森,表面上只是一名从空军飞行员转业到连海物资局,之后又退休的普通老干部。
但实际上,他却是30年前714工程被选拔出的19名航天员之一。
可以说,他们才是华夏最早的一批“预备航天员”。
只不过,那个时候要搞载人航天,各方面条件确实不足。
因此1975年,项目彻底下马。
孟林森和他的十几名同事,也奉命返回原部队,此生注定无缘宇宙。
但是在梦想磨碎近三十年后的今天,却有机会能够亲眼看到华夏航天员成功进入太空……
孟林森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
“因为飞船是在地球外面转动,只有在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