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在脑海中飞速把目前所有正在研发的主流客机型号给过了一遍:
“新一代的737ax和757都已经交付,那目前还没选定发动机的新型号,大概只剩下空客的那个a3xx了。”
“但那可是个550座的三舱超大型客机……真能有足够销量么?”
a3xx,空客对标波音737的超大型客机项目。
也就是未来的a380。
只不过这会还没有正式定名。
而它的竞品,波音747在华夏的销量其实并不算乐观。
于是布林表现的有些顾虑。
但惠特尔对此倒是不太担心:
“华夏可是有12亿人,大概是欧盟所有国家综合的4倍左右。”
“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人中有五分之一,哪怕十分之一在未来会以飞机作为主要的出行方式,会是个多么恐怖的规模。”
“到那个时候,他们的国内航线甚至都有可能需要这种超大型客机。”
在世纪之交这会,业内对于未来航空运输的预估,还是以中心对中心的形式为主。
也就是一个区域内的旅客通过支线航空转移到区域中心机场,再通过超大型客机运输到另外一个区域中心。
在这种思路下,对737和a380这样的客机需求量将会异常巨大。
而华夏这种多中心的人文地理形态,无疑是仅次于美国(人口集中于东西两岸),第二符合这个模型的市场。
实际上,哪怕是以点对点的旅客模型来计算,这个结论也不会出现太大偏差。
只不过在这会,还没人能预料到,华夏未来会建成一套举世无双的高速铁路网,抢走了绝大部分本来属于民航业的客流……
所以,惠特尔这套“战未来”的说辞听上去很有道理。
以至于布林几乎没怎么纠结就被说服了。
“这件事可以写进年末给总部的报告里面去……”
他抽出一支笔,又从旁边扯下一张便笺纸,写下了刚刚惠特尔的想法:
【空客a3xx项目的发动机选择对于拓展华夏市场至关重要……】
打不过就加入
眼见着这个话题告一段落,惠特尔总算有机会说起自己过来的本意。
他从信封中抽出几张照片,在办公桌上一一摆开:
“最近这段时间,我发现阎良那边有几架全新的验证机在试飞,所以就抽时间去拍了几张照片。”
而另一边的布林也已经写好了便笺,顺势把目光投向面前的照片:
“看上去像是几架华夏生产的侧卫……”
他话只说到一半就停住了。
显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等等……”
布林拿起桌上的其中一张照片:
“这架飞机好像在去年阅兵式上面出现过……”
“它两个进气道之间的部分和正常的量产型侧卫不太一样,有个不明用途的凸起,所以没办法安装机腹串联挂架。”
“没错。”
惠特尔点了点头:
“我推测那可能是个和飞行试验有关的设备,集成传感器之类的,所以这架飞机其实是一台专门用于测试新型航发的技术验证机。”
实际上,他的推测已经非常接近真相了。
两架歼11ws都在机腹改装了一個额外的管线舱,以便于对待测发动机进行更换以及修改相应的飞控程序。
这几乎是这个型号在外形上的最明显特征。
毕竟,同样使用涡扇10的歼11b尽管在结构上已经脱胎换骨,但仅凭外表是看不出来的。
“所以这说明,他们去年公开展示的那种新型发动机,可能很快就要正式投入使用了?”
布林把照片重新放回桌上,抬头看向对面的惠特尔。
作为罗罗正经派出的驻外代表,他们二人,甚至于整个西罗公司的英方成员,都担负着一定的商业和技术情报收集的任务。
这也是国际惯例了。
只要你不明目张胆地违法,驻在国也不会拦着。
反正开源情报分析嘛,属于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
而且也未必能分析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像去年阅兵之后美国人那份结论是“涡扇10使用了cf56核心机”的报告,一顿操作猛如虎之下,反而还帮了华夏这边的大忙。
“根据华夏人的惯例,这个时候,产品很可能已经小批量装备部队进行试用了。”
惠特尔回答道:
“上次他们突然停止采购斯贝的零部件之后,我专门研究过华夏的研发项目流程。”
“那个时候,他们的航空发动机和飞机还是在同一家公司进行研发,甚至前者都不是完全独立的项目,而现在,他们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把两边的工作完全分开了。”
显然,这些年他也没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