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之前发表的论文,难道不应该是挂着农大那边的联系方式?”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翟明国此时突然开口道。
“他应该是带着成果进的农研所,刚刚才发过一篇新论文,日期最近的那个就是。”
贺广佑回答道。
常浩南心中直呼一声会玩。
带成果进组,属于十几二十年后青年教师的普遍操作。
就是把自己读博或者博后期间的研究成果留下一部分,等拿到非升即走的合同之后再发。
这样就可以算作转正时的成绩。
如果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无压力渡过考察阶段。
只是想不到现在就已经有这种玩法了。
很快,他就从一大堆文件中找到了那个前几天才被加入进来的pdf文档。
《大豆基因组f连锁群较高密度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
这篇文档甚至还是已录用而未正式见刊的状态。
点开之后,果然发现其中一位作者正是庄秉昌。
虽然不是通讯作者,但这份文档甚至还带着投稿信息,也不知道贺广佑是从什么渠道搞过来的。
总之,第一页下方列出了作者的基础信息和联系方式。
“我不是什么知名的专家,庄研究员应该没听说过我。”
贺广佑说道:
“所以由您二位来联系他,可能会更好一些。”
神舟飞船的一个名额
当天的稍晚些时候。
长春。
吉省农科院。
庄秉昌正在办公室里,略显苦恼地看着面前电脑屏幕上的一张表格。
三个月前,他从农业大学来到这里,一是因为自己的本科和硕士阶段都在这座城市读完,二也是考虑到东北地区本就适合大豆作物生长,符合他的研究兴趣和方向。
但是在获得了更好的研究条件之后,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
大豆育种,国际上最先进的领域显然是转基因。
美国在1994年、巴西和阿根廷在1998年都批准了转基因大豆的商品化种植。
这三个国家也是大豆的主要出口国
不过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是对此比较谨慎,毕竟涉及到基因库的问题,马虎不得。
华夏也在其中。
只是逐年开放了转基因成品大豆的进口,以及有一定限制的转基因育种研究。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是,育种学这东西跟工程学有点像,试验田就相当于图纸,你不搞商业化种植,那就只能算小打小闹。
而庄秉昌并不只满足于发发论文。
他更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真正落到实处。
那可行的路子就只剩下搞杂交育种了。
然而,跟转基因那种可以把不同生物的基因片段来回剪切嫁接的操作不同,杂交育种,只能在同物种之间进行。
一般是用已经被培养的作物与性状更丰富的野生种
但问题在于。
他上哪去找那么多花样的野生大豆呢?
于是就卡在这了。
一直到去年年末,一件事情让他的研究有了转机。
1999年11月20号,神州一号无人飞船发射了。
在飞船的返回舱里,携带了一大批作物种子。
利用太空辐射,让这些种子随机变异,再从里面挑出有益品种进行杂交育种。
也就是太空育种。
这并不是华夏第一次进行太空育种试验。
但却是第一次成规模的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