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片好心,算是给对方吃颗定心丸。
但是盘点到一半反倒把后者给惊着了:
“全球顶尖?”
被突然打断的郭立强愣了一下,旋即点点头:
“是啊,你不知道?”
何明一脸懵逼:
“不知道什么?”
郭立强理了理自己半白的头发:
“嗯……常总,还有科学院计算所的另一个研究员,在这个领域算是开拓者级别的人物,虽然在发了一篇文章之后应该就没继续在这方面深耕,但是国内,还有国外的华人研究人员受到他们很大鼓舞,这两年往这个方向投入的精力很大,所以……就这么领先了。”
何明深吸了一口气。
他一个本职是搞机械制造的,确实从未听说过这些事情。
不过转念一想,如果是常总的话……
好像也合理。
于是就接受了这个设定。
看到何明脸上的表情恢复如常,郭立强才又继续道:
“当然,我们这边的研究能力也有限,不可能同时铺开这么多的摊子,所以还是先把主被动复合导引头的基础型号作为研发重点。”
“另外,如果要执行反辐射任务,无论是打地面雷达、预警机还是开着雷达的其它飞机,光靠有被动反辐射能力的导弹效果都不太行,最好能配合有相关能力的电子战飞机。”
“我知道镐飞那边之前用歼轰7平台搞出来过一个电子战型号,等到这导弹测试的时候,最好是何工您牵线搭桥一下,借一架拿来测试。”
“这个没问题。”
何明当即点头:
“而且,如果再等个几年的话,我们这边可能也会有歼11平台的电子战型号,之前常总来我们厂视察的时候提过一嘴……”
“应该用不了几年那么久……”
郭立强低头思索了一下:
“总之这个可以到时候再说,反正只要能有可靠的电子战平台,那这个导弹的基本功能就可以保证,无非是有效射程受限于……”
说到这里,他的声音戛然而止。
何明有些好奇地转过头,却看到郭立强正紧盯着眼前的三枚导弹,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我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
半晌之后,后者才重新开口:
“像这么大的一枚导弹,完全可以不只是一枚导弹……”
“啊?”
何明被这句话搞得有些摸不着头脑。
“这个事情说起来有点复杂。”
郭立强摇摇头,转过身来看向何明:
“我希望能尽快跟常总见一面,不知道您能不能联系到他?”
机弹/弹弹组网协同无源定位
面对这个有些突如其来的要求,何明没有直接给出回答:
“可以是可以,但常总手头的项目跟我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要往上打报告。”
“方便的话,能说一下找他是要……”
问题才说到一半,就被郭立强直接抢答:
“我刚刚想到一个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延长这种导弹有效攻击距离的办法,但中间涉及到一些系统预测算法层面的问题,需要找常总确认一下。”
说这话时,他的眼中闪烁起一抹精芒,语调也比刚刚闲聊的时候上升了不少。
何明敏锐地察觉到了对方的变化。
他知道,这是灵感迸发时候的表现。
对于他们这样“寻常”的研究人员来说,属于一辈子也就能碰见有数几次的机缘。
虽然灵光乍现并不意味着就能像某位不当人的常总那样直接得出什么成果,但脑海中形成的相关思路却基本都是有价值的。
所以,这种情况,肯定还是要通报给常浩南。
保不准就能整出些什么新的成果来。
但是何明刚才说的也并非完全是托辞。
常浩南并没有加入十一号工程,而他也不是太行项目的成员,所以眼下是真不知道前者在哪。
总之既不在盛京也不在京城。
更详细的,就得上报科工委申请联系了。
于是,略加思索之后,何明想到了比较稳妥的办法:
“这样,我马上去联系上级,问一下常总目前在哪,还有最快什么时候能跟他见面。”
“至于郭工,你先在我们厂安顿几天,趁着这段时间把你刚才的想法整理,最好再能完善一下,这样跟常总见面之后的沟通效率也更好,如何?”
对于郭立强来说,这基本也就是他能想到的最佳方案了,遂果断点了点头:
“没问题,那就劳烦何工了。”
说完之后,又回过头去,看向跟自己一起过来的一名年轻同事:
“小方,等会你去找部内线电话,跟院里面联系一下,就说我这边已经确定了,请院领导尽快组织一批有涉外联络经验的人员,准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