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也很有幸能以一个科研人员的身份,参与到抢险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战斗当中……”
“我们在面对天灾时的表现,再次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以血肉之躯面对洪水的一线同志们……”
“我在收取全国各地对于‘息壤’设备使用反馈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很多类似的故事,在浔阳,有一位姓王的团长,带领全团连以上指挥员在洪水中坚持了两天两夜,在江陵,有年轻的战士在一天时间里十几次抱着沙袋潜到水下去封堵缺口……”
“这些报告里面的文字,让我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是对人民有益的……”
“……”
相比于之前那段以排比手法表达感谢的获奖感言,这一段因为不限时间,所以内容要丰富的多。
刚开始的时候,常浩南确实还是抱着拖延一些时间,讲完之后赶紧下台的想法。
不过当他真正开始讲那些从各地抗洪抢险报告中看到的事件时,情绪却逐渐到位了。
于是,这一讲,就是将近15分钟。
作为这样一次颁奖典礼的感言来说,确实是长的有些离谱。
只不过,从场下的听众,场上的主持人,甚至后台的现场工作人员,都没人表达出什么不耐烦。
虽然常浩南的调子起的很高,但空话套话和真情流露,还是不难分清的。
“最后,谢谢大家,也祝愿所有科研战线的同志们,能把自己的成果融入到祖国的大地、海洋和天空之中!”
常浩南话音落下,现场的掌声响起。
经久不息。
实际上,他只完成了一项获奖感言。
有意把航空气象预测的成果给略了过去。
不过,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注意这些了。
单从技术上看,‘息壤’防洪套件,似乎没有特别惊天动地的突破。
这样一个专利能拿到十几年没发过的技术发明特等奖,原本是不太容易服众的。
就算慑于特等奖的评选规则没人敢表现出来,但心里的想法总归会有。
但是,常浩南刚刚的这段感言,却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这一奖项的最好注解。
下台之前,主持人特地从后场拿来了一个袋子。
常浩南今年毕竟拿了三组奖杯奖状,其中还有一组体积尤其大的特等奖。
所以,确实需要这么个东西……
此外,这一幕场景,也让原本被他调动起来气氛,以至于有些过于沉重严肃的会场爆发出一阵笑声——
奖杯奖状打包带走,这下真成过来进货的了……
“小常啊,刚刚的感言说的不错。”
落座之后,刘振响率先表达了肯定的态度:
“尤其是最后那句,我估计今天过后,要直接变成宣传典型……”
不过紧接着,他又话锋一转:
“你跟我说实话,之前真没专门准备过?”
常浩南原本在低头收拾自己这次进的货,听到这个问题赶紧摇头:
“真不知道,我连参加这个颁奖仪式,都是两天之前丁主任把我叫回来之后才告诉我的,本来我还在盛京那边呢……”
这一次,刘振响盯着常浩南看了很久:
“说真的,你小子的这几次站位,比我认识的几个老油子水平都高。”
“原本我和老杜还担心,你的位置和名气提升太快,免不了在非技术的方面吃一些亏,结果现在看起来,我们俩在这方面你比你差远了……”
一人三奖!
常浩南的一人三奖,以及真情流露的获奖感言,直接把现场所有人的情绪给调动到了最高点。
考虑到大家原以为今天晚上的高潮部分应该是刘振响的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所以这已经相当于第二次情绪峰值了。
相当于有点透支。
而且,持续了一整个下午的典礼此时也已经接近了尾声。
所以,到了最后一部分自然科学奖颁奖的时候,虽然主持人仍然在尽职尽责地调动现场气氛,但别说是其它人,就连获奖者自己的兴致都已经没有那么高了。
唯一的惊喜可能在于,同为华夏科学院计算所的项目“哈密尔顿系统的辛几何算法”也获得了自然科学奖的一等奖。
这么一来,科学院计算所这次也算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别看常浩南一个人就拿了三个奖,但这三個奖的申报单位分别是京航大学/华夏科学院计算所(差分进化算法)、华夏科学院下属火炬集团(模块化防洪设备)以及京航大学/华夏航空工业总公司(恶劣气候条件预测与防范)。
相当于从这里面还分到了半个。
所以,单是这一届评选,计算所就拿了两个半一等奖,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项目“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理论与算法的新进展”拿了二等奖。
在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