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过去主要凭经验的事情给规范起来,这样以后就算是一些由低层级机构搞的小项目,也不至于说离开资深专家的把关就乱套。”
标准这种东西,对于常浩南这号人来说其实无所谓。
但对于整体的工业发展意义很大。
因为它可以保证下限。
这个提议让刘振响有些意外:
“你这是……又捉摸着要改国军标了?”
常浩南第一次引起科工委这一级别的重点关注,就是因为之前对于航空发动机测试标准的重构。
虽然从工作量上来说,超过90的内容都是后来刘振响带着624所的研究人员完成的。
但如果从工作的重要性上看,那常浩南一个人至少占了七八成。
刘振响也不免有些好奇。
一般来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尤其还是年轻天才,应该正是最不喜欢循规蹈矩的时候。
但眼前这位似乎尤其喜欢定标准……
常浩南则赶紧摆了摆手:
“可不能乱说,我哪有权限直接改标准,只是提建议而已……”
结果话到一半就被刘振响打断:
“行了,在我这就不用装了,你的建议提上去,不说十成,至少九成半的概率都是要通过的……”
“说吧,想要怎么改,到时候我再找几个人,跟在你后面署名。”
如果说常浩南一个人的建议通过概率是九成半,那再加上其它的一些重磅名字之后,这个概率基本就无限接近百分百了。
“主要就是三条。”
在得到了想要的支持之后,常浩南也不再客套,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是设立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对应的评审专家库,保证人员相对固定。”
“二是根据待审项目的类型和重要性、合理确定设计评审时间,尤其是要明确大型复杂装备重大节点设计评审资料由被评审单位提供到指定地点,由设计评审专家在相对充足时间期限内开展交叉复核复查,保证评审效果良好。”
“三是借鉴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模式方法,实施设计评审检查单,把评审内容标准化,并且保证结果可追溯。”
刘振响没有马上给出回答,显然是在思考常浩南的这三条内容。
但想了一路,也没想到还有什么能够补充的内容。
一直到快走到目的地的时候,他才重新抬起头来,看向常浩南:
“有时间把这些内容整理成文字形式吧,不过,记得措辞,尤其是标题要委婉一些。”
在这个方面,常浩南自然经验十足,早就已经打好了腹稿:
“不如就叫《关于改进提高设计评审有效性的思考》,如何?”
华夏企业“走出去”
woc,环境不错啊……”
走进那栋看似平平无奇的建筑之后,常浩南也被里面的布置稍稍惊了一下。
不过细想起来倒也正常。
97年这会,虽然已经开始对一些军企进行整改转并,但毕竟还没到“军队一律不得经商”的时候,所以大军区一级还是比较有钱的。
80年代那会,部队连吃饭都成问题,搞自力更生属于没办法的办法。
跟以前的屯垦算是差不多的性质。
但随着近些年的军费情况逐渐好转,加上经商所得越来越多,这些钱拿着就比较烫手了。
吃吃喝喝,好歹还属于作风问题,顶天算是经济问题。
但要是用自己挣的钱买装备……
总之,拿来盖大楼已经属于最稳妥的用法了。
最开始自然是李良新的一番致辞,不过他也知道,大家本就不属于同一个系统,更没什么隶属关系,讲多了反而惹人烦,因此也只是简单客套了两句。
“对了,阎总这次怎么没来,我记着刚开始的时候名单上应该是有他来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常浩南对坐在自己旁边的海谊德问道。
其实这个问题他老早就想问来着。
除了常浩南自己以外,阎忠诚可以说是眼下国内唯一一个正经负责过一型航发研制的总师。
现在又并没有参加涡扇10项目,不存在自己评审自己的顾虑,怎么看都应该作为专家出席才对。
但是这两天他说话说的腮帮子都疼,只要下了讲台就完全没有开口的欲望,因此直到这会,一切都尘埃落定之后,才又想起来这件事。
“嗐,本来是准备过来的,结果前段时间,航改燃机那边又有了新的需求,而且这次要的特别急,他们整个项目组最近都两班倒连轴转,实在是脱不开身。”
“航改燃机……qc130的工程试验机不是已经交给船舶工业那边了么?”
常浩南最近实在没腾出精力去关注燃气轮机那边的情况,但大家总归都在606所工作,只言片语总也听到过一些。
qc130就是涡喷14航改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