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倒没有。”
常浩南摇了摇头:
“只是想起一年之前,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成为那里面的一个。”
这话绝对不是假的,一年前的现在正好是他重生前夕,对于那个时候的常浩南而言,能通过考研继续深造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哪里敢想自己能获得破例直攻博士的机会。
“我在刘洪波那看见你们的课程设计作业,其实完全是个巧合。”
杜义山也回忆道:
“所以,可以说我们两个的运气都不错,估计是缘分到了,不过,以你的能耐,就算去别的老师手下,最多也就是多蛰伏个几年而已,早晚会起来的。”
二人一边聊着去年发生的事情,一边推开了课题组学生办公室的门。
因为是个周末,所以只有方振呆在里面。
姚梦娜因为还要跟进歼轰7改进型的事情,所以昨天就去了阎良,至于其它的硕士,一般也不至于特别拼命。
跟上次常浩南回来的时候相比,课题组最大的变化是每个人的桌子上都多出来了一台电脑——
电科14所确实财大气粗,他们给到课题组的项目经费在分给常浩南个人一半之后,竟然还有闲钱对办公室设备来一次大规模升级。
“老师。”
方振抬起头看向门口:
“还有师弟?”
“嗯,我之前让你给小常准备的毕业设计内容,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杜义山搬了张椅子,坐到方振旁边。
后者的表情登时就紧张了起来。
读过研究生的人都知道,导师坐在身边,哪怕自己所有事情都完成得很好,也绝不是什么美妙的体验。
“都……都准备好了,是一部分关于大厚度钝尾缘叶片设计的内容,师弟按照自己的行文习惯改动一下就可以,当然其中的理论部分本来也用到了不少师弟之前做出来的东西。”
方振说着从抽屉里面拿出两张软盘,递给面前的常浩南:
“一张里面是文档,另外一张里存着附件。”
他还记着当初在实验室第一次看见晚上来做实验的对方时,他还想着让人家发挥计算模拟方面的专长给自己打个下手,然后把自己博士论文的一部分拿出来分享作为交换。
结果现在……
却成了自己给这个本科还没毕业的师弟打下手……
哦,还不能这么说。
打下手的是姚梦娜,他甚至还没混到有资格打下手的程度。
“唉……”
方振暗暗叹了口气,内心突出一个五味杂陈。
“我原以为他进组是来辅佐我的……”
其实我是想穿插一些有趣的日常来着,但我在这方面属于苦手,实在没啥思路,但其实如果你们整理过时间线的话,就会发现其实主角也没有一直连轴转,只不过休息日的日常被我一串省略号就过去了……
有点事,中午更新
如题
专利赚钱了
“谢谢,这段时间麻烦师兄操心了。”
常浩南简单道了个谢,把两张软盘收到包里。
“哪里的话。”
方振赶紧摆了摆手,他以前也基本没有作为大师兄的架子,更别提在这位妖孽面前了:
“要是没有师弟你,我的毕业论文估计还没着落呢,哪能像现在这么轻松……”
说到后面更是带上了不少感激的语气。
这完全是真心的。
之前和姚梦娜负责给新舟60做机翼振颤分析的时候,方振就带着课题组走进了死胡同,要不是因为常浩南奇迹般的救场,恐怕只能按照原来的路线草草结题。
以他们当时的研究情况,只能算是基于已有的成熟技术和理论进行应用层面的研究,创新性几乎为0,养几个硕士毕业倒是问题不大,但明显达不到博士的培养要求。
而现在,虽然非线性颤振条件下的广义气动弹性方程这个核心技术是常浩南做出来的,并且已经被杜义山点了名要求暂时不能公开发表,但是这就相当于在科研道路上开辟出了一个新的方向,在附近随便整点边角料,再换个应用领域搞搞学科交叉,就足够弄一篇博士毕业论文出来了。
实际上,要真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倒是未必比之前更大。
这就是领域开创者所能吃到的红利。
有些在偏理论方面取得这类突破的年轻导师,甚至能靠着自己的一个成果,在几年之内给手下的博士兜底,让他们可以准时准点毕业走人。
读过博士的人都知道这是多大的吸引力。
于是就很容易形成虹吸效应,把几批最好的学生吸引过来,从而带飞一个课题组。
当然,常浩南现在还没混到导师,杜义山更是飞了大半辈子已经在考虑降落了。
所以前者第一个带飞的对象就成了自己的大师兄。
就在几人聊着天的功夫,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