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彩书屋>情欲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4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94(1 / 3)

“首先,哪怕就平衡木设计来说,萨博公司的方案也很糟糕,他们选择了一个对飞机不利影响最大的雷达舱支架方案。”

说话间,常浩南大笔挥动,在纸上画了几种不同的雷达安装方式。

“萨博340aew选择的a方案支架航向稳定性导数为正值,起不稳定作用,而其它三种方案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不过我想说的重点不是这个,而是这类平衡木天线,无论怎么设计,都无法避免支架在垂尾处引起侧洗,干扰垂尾来流方向,同时支架的阻滞作用又减小了垂尾上的来流速度,可以说这个支架对航向稳定性的破坏甚至还要大于雷达天线本身。”

“竟然是这样么?”

对于非航空专业的人来说,这个结论乍一听确实有点反直觉,但空气动力学的问题就是这样,一些不起眼的小地方反而事关重大。

“没错。”

常浩南点了点头,手上勾勒线条的动作也是飞快:

“要想弥补这个稳定性损失,不仅需要在机尾设计两片很大的腹鳍,还得考虑把垂尾部分也加高,要是伊尔76那种大飞机也就罢了,但运8的最大起飞重量也才60吨,经过修改之后对于结构的影响很大,还要进一步对机体进行调整,这个工作量就太大了。”

“所以咱们不如思路放开,干脆不要这个碍事的支架,把雷达阵面直接跟机身连接,让天线本身作为支撑结构,这样对于航向稳定性的影响和带来的阻力反而都要更小,而且还能获得更大的阵列面积,另外在侧视天线的上面还可以再增加一个类似‘帽子’的结构,安装两面前后方向的天线阵列,虽然性能肯定和侧面不能比,但至少也算是实现了360°全覆盖。”

“这样虽然还是会有一些影响,但只要加两片腹鳍就可以抵消了,几乎不需要对飞机整体结构进行大的修改。”

绘画这种事情也是熟能生巧,因为这段时间他经常要用类似的办法展示方案,因此现在画出来的东西至少已经不那么抽象派了。

至少王晓模一眼就能看明白。

实际上,常浩南拿出来的这个方案,基本就是前世美国e737预警机的“楔尾”天线,算是对传统平衡木方案的全面升级。

唯一的劣势在于楔尾结构的自重相比平衡木要大不少,因此没办法安装在太小的平台上面。

然而运8作为特种机平台的或许唯一一个优点就是载重够大。

波音737的载重16吨,运8可以装20吨。

多个几百公斤根本不是问题。

总之如果空警200能提前用上这个设计,绝对可以带来巨大的性能提升。

对于飞行员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要知道,预警机这种东西普遍并不好飞。

“9910”工程

王晓模低头端详了常浩南在纸上画出来的那个新方案许久:

“确实是比原来的平衡木结构好上不少。”

其实对于他们这些电子工程师来说,反正主要天线的形状都是背靠背矩形双面阵,无论是把天线架起来还是让天线直接和机体相连都没什么不同,这两种构型的区别主要还是在飞机的气动设计上面。

但这个新颖的结构还是让王晓模颇有兴趣:

“看来梁绍修同志没有说错,你对预警机的总体设计也是早有准备嘛。”

“准备谈不上,只能算是一些习惯性的关注吧。”

常浩南把手中的笔放在一边,端起杯子喝了口有些凉掉的茶:

“我刚刚说的这些都还属于是一些定性的结论,如果您真要开始做项目可行性分析,那肯定还需要更严谨的定量计算才行。”

这还真不是在谦虚,他重生之前其实并未参与过传统概念预警机的研发工作,但曾有一段时间配合601所搞过长航时无人预警机的研究。

因为无人机不需要考虑容纳人员的机舱,所以从一开始的设计逻辑上就几乎完全不同,比如可以更加方便地布置共形阵。

对于有人机平台,常浩南也只是在那个时候顺便研究过一些。

甚至还做过一个e737预警机飞行性能的预测。

现在想来还有点后悔——早知道就直接做运8平台了,能省下不少事。

“可行性论证肯定是要做的,现在可以先准备起来,等我们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就把项目报上去。”

在从常浩南这里确定了运8平台的改装潜力之后,王晓模也是心情大好,一边说着一边轻快地把桌上自己的手稿整理起来,重新放回公文包中:

“另外,小常同志你不是电科集团的人,咱们公私分明。这个预警机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我也没有立场要求你给我们义务劳动,所以小罗啊。”

刚刚一直在旁边隐身的罗群突然被点到名字,赶紧站起身来:

“到!”

“你们14所这边尽快以国睿科技的名义出一个飞机平台气动和结构性能分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