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精彩书屋>情欲小说>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92(2 / 3)

的那会,如果能在上面发表一篇文章,都能直接成为控制领域有头有脸的人物。

他在博士毕业之前曾经鼓起勇气尝试过投稿,但毫不令人意外地石沉大海,唯一的回应是一封固定格式的自动回复邮件。

“那就选你好了……”

常浩南从抽屉里抽出一摞信纸,提笔开始写回信。

除了按照惯例的客套问候之外,就是简单说一下这个期刊的情况。

作为行业内顶刊,它自然有一些自己的调性,例如投稿流程相比同行要复杂一些。

好在京城已经普遍接通了互联网,徐洋不必采用跨国信件的方式进行投稿。

其实如果有可能的话,常浩南也希望能有一个足够一系列的国内期刊,能够接得住这篇论文的分量。

由西方学术界制定的各种标准和评价体系,本身就是科技霸权的一部分。

当然,这种事情,不是他随便想想就能完成的。

以华夏目前的科研水平,国内的期刊连自己人都不会去看,很多人甚至把国外的论文翻译过来,直接发表在上面。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华夏这边出现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大概要到2010年以后了。

所谓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科学研究也是这个道理。

常浩南盘算了一下,以目前的效率,更大的层面不敢说,在某些细分领域,花上三到四年时间追上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把“产品”做明白,问题应该是不大的。

到了这一步,就可以考虑依托华夏科学院或者京航大学,搞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出来。

万事开头难,只要能实现从0到1质的突破,后面的数量叠加反而不会是什么问题。

至于更长远的事情,比如建立一个取代sci的评价标准,那大概要等到华夏的科技实力整体领先于世界的时候了。

但这一天总会来的。

全状态试飞(为月票金主fnkerr加更7/8)

由于涡喷14并不是一款新机,加上之前在624所进行的地面模拟试验已经十分完善,因此试飞院那边的空中平台只需要承担诸如空中再启动和推力瞬变等几项试飞科目即可。

测试过程一切顺利,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于是在常浩南回到601所的一周之后,改进型涡喷14发动机的装机试飞,总算要正式开始了。

因为时间已经来到了十月下旬,距离第一届香洲航展开幕只剩下两周,因此他在和杨奉畑几人商量过后,共同拿出了一份相当激进的试飞计划——

让03号和04号两架飞机同时进行飞行测试。

作为一架因为下线过早导致没来得及换装新型机翼的非全状态原型机,03号机将留在盛京,主要负责验证进气道和发动机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及航空动力的总体稳定性。

实际上,这也是摆在八三工程面前的最后一个“拦路虎”了。

而真正的全状态原型机04号将在北陵机场完成一个架次的基础试飞科目之后直接前往阎良,继续进行原计划中包括航电和火控系统在内的试验科目。

按照原来的计划,这些内容应该在过去的一个月中陆续完成,只是由于01号原型机的事故而耽搁了下来。

这个方案可以保证试飞进度,但是对于112厂的总装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老何,04号原型机配套的两台发动机已经从410厂给你们运过去了。”

杨奉畑看着会议桌对面坐着的何明,用严肃的语气询问道: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你给我交个底,04号原型机最快什么时候能完成总装?”

何明一只手扶着下巴,低头思索了几秒钟:

“最短两天,最多三天。”

这个回答让杨奉畑和常浩南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尽管上次后者去112厂的时候,总装车间里面的04号原型机就已经处在只剩发动机还没到位的情况了,但两天时间听上去还是有些夸张。

歼8飞机根子上的设计源自歼7,因此自然也继承了后者的很多问题。

比如要想拆装发动机,几乎需要先把后半个机身卸下来。

当然,相比于歼7,歼8至少把后机身做成了由几个大部件构成的整体,但总得来说仍然是一项颇为繁杂的工作。

尤其作为一架原型机,每个工序完成之后还有相比量产机更为复杂的检测工序。

“是这样,在跟数字化设计组的同志们对接过程中,我们也提炼出了一些比较先进的质量控制办法。”

何明看出了对面两个人的顾虑,因此翻开面前的笔记本开始解释道:

“虽然在原型机总装过程中受到硬件条件限制,没办法升级到数字化手段,但我们还是参考了五站位的质量控制模式。”

“一站位负责电缆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