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李隆基执政近五十年来的印记。
&esp;&esp;兴庆宫所在的兴庆坊,原本只是长安一百零八坊之一,却因为曾是李隆基的故宅地,一步一步地扩建。
&esp;&esp;李瑄打算以后的诸多大典,都在太极宫太极殿召开,届时李隆基也方便前往。
&esp;&esp;“朕不想住在甘露殿,朕要回兴庆宫。”
&esp;&esp;李隆基心中不愿。
&esp;&esp;兴庆宫中有许多美好的回忆,不像太极宫,多一些不堪的记忆。
&esp;&esp;更何况她的玉环娘子在距离兴庆宫只有一条复道的太真观中,在兴庆宫中说不定还能偷偷见到。
&esp;&esp;“甘露殿风景更宜,太极宫是我大唐的皇城正宫,天子理应居住其中。”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esp;&esp;“不行,朕要回兴庆宫居住。”
&esp;&esp;李隆基表现地十分强硬,他声音很大,龙辇后面的文武大臣都能听到,一时间面面相觑。
&esp;&esp;“圣人既然要住兴庆宫,臣自然不会阻拦,就住在兴庆宫吧!”
&esp;&esp;李瑄想了想,还是同意李隆基。
&esp;&esp;不论李隆基在哪,都会被天策卫看守,连宫女、宦官都会由李瑄挑选。
&esp;&esp;李瑄还未上位,直接阻止李隆基不合适。
&esp;&esp;他能猜出一些李隆基的想法,李隆基不可能在兴庆宫见到杨玉环。
&esp;&esp;见李瑄服软,李隆基眉毛一挑,脸色稍霁。
&esp;&esp;这么多天来,他还是第一次如此痛快。
&esp;&esp;从太极宫到兴庆宫之间的夹城,李瑄带着李隆基回兴庆宫。
&esp;&esp;李瑄已让罗兴重新布置兴庆宫的守卫。
&esp;&esp;原本的禁军,卫士,一个不用。
&esp;&esp;兴庆宫所有的入口,所有的岗哨,都由天策卫执勤。
&esp;&esp;一共一千名天策卫,日夜不停地轮班。
&esp;&esp;任何文武大臣想要见李隆基,都要经过李瑄的允许。
&esp;&esp;另外,李瑄还将李隆基的妃子、儿子、女儿、孙子,都安排在兴庆宫中。
&esp;&esp;将原本的十六王宅,百孙院腾出来,做其他事情。
&esp;&esp;也让李隆基儿孙满堂,有“颐养天年”的样子。
&esp;&esp;李瑄又令人选择宫人、宦官各五百人,用以维护兴庆宫日常的。
&esp;&esp;其他的膳食居、车辇、教坊乐师等等,一如往常。但都由李瑄的人替代。
&esp;&esp;内侍省变得有名无实,虽然还有高力士等亲信李隆基的宦官,但手中不再有任何权力。
&esp;&esp;他们的话,变得微不足道。
&esp;&esp;长安周边的果园、庄园、田地,只要是宦官的,都会被朝廷没收。
&esp;&esp;李瑄又令刘单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成立服务李隆基的机构。
&esp;&esp;李隆基如果有什么要求,通过刘单等官吏,告知李瑄。
&esp;&esp;他的言路和人身自由都被李瑄掌控,但名义上的一切,都照常运行。
&esp;&esp;显得李隆基不是完全被李瑄幽禁。
&esp;&esp;当天夜晚,李隆基一回到自己常居的南熏殿中,明显能感觉到不一样。
&esp;&esp;他失去了太多。
&esp;&esp;现在哪怕是身边的宫女宦官,都是李瑄的眼线,李隆基在马嵬驿政变后,就猜到这种场景。
&esp;&esp;入兴庆宫的机会,是他争取来了。
&esp;&esp;本来还有一些兴趣,但这一夜里,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esp;&esp;侍奉他的妃子,让他看不到一丝温柔。
&esp;&esp;看她们,还不如去看龙池中开的荷花。
&esp;&esp;那出水芙蕖的娇媚,更让他想象到杨玉环。
&esp;&esp;深夜,李隆基又一次从榻上起身,他悄悄告诉高力士,让他携带信物,去太真观见杨玉环,聊表相思。
&esp;&esp;虽夜已深,但前往太真观的复道,依旧有天策卫把守,高力士也无法靠近。
&esp;&esp;李隆基也只能无奈叹息。
&esp;&esp;太真观中,杨玉环穿上素衣,不施粉黛,头上没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