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巧语,当即就赦免安禄山,让其将功折罪。
&esp;&esp;无奈之下,张九龄只能道安禄山“面有逆相”,将来会谋反。
&esp;&esp;又对另外一个宰相裴光庭说“乱幽州者,必此胡也”,让裴光庭帮忙劝谏。
&esp;&esp;最终李隆基反过来讽刺张九龄以貌取人,妄断忠良。
&esp;&esp;不论是张九龄想借口执行国法处死安禄山,还是真相人之术。
&esp;&esp;如今一语成谶。
&esp;&esp;安禄山已成李隆基的威胁,到这种地步,李隆基后悔没听张九龄的话。
&esp;&esp;没有人一个大臣敢在李隆基伤口上撒盐,毕竟李隆基亲口说过“朕自保之,卿等勿虑”。
&esp;&esp;“右相你说,该怎么做?”
&esp;&esp;李隆基见一众大臣低头,他指名道姓杨国忠。
&esp;&esp;“一定要拒绝安禄山献马的请求。安禄山在范阳,犹如虎入丛林,他让胡将代替汉将,证明军队尽被他掌握。当今应该想办法让安禄山回长安,再仔细调查。”
&esp;&esp;杨国忠知道李隆基为了自己的自尊心不会承认过错。
&esp;&esp;他也害怕安禄山谋反。
&esp;&esp;因为三镇兵马皆在安禄山手中,河北河南无防备,对朝廷威胁巨大。
&esp;&esp;杨国忠清楚如今南衙禁军已经成为废物,精锐的北衙禁军三十年前还能打一打。
&esp;&esp;现在父传子、贵族子弟镀金的北衙禁军,最多只能平定一下土匪强盗。
&esp;&esp;陈玄礼虽然一直在边军中挑选精锐为北衙禁军的队头。
&esp;&esp;但少数的边军入北衙以后,就像小石子投入湖中,掀不起一点浪花。
&esp;&esp;“有什么良策吗?”
&esp;&esp;李隆基又问杨国忠。
&esp;&esp;“圣人可外派使者,并亲自写书信安抚,召其十月份到华清宫温汤。”
&esp;&esp;杨国忠思来想去,想出这个办法。
&esp;&esp;长子结婚都不来,温汤会来吗?
&esp;&esp;“也只有这样了!”
&esp;&esp;李隆基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试着哄骗一下。
&esp;&esp;等杨国忠等大臣离开后,李隆基令人将中官辅璆琳乱棍打死。
&esp;&esp;上次辅璆琳出使安禄山,回到向他禀告安禄山忠心耿耿,他认为辅璆琳欺骗他。
&esp;&esp;此举表明李隆基潜意识认为安禄山要造反,但内心深处又充满矛盾,选择自欺欺人。
&esp;&esp;辅璆琳死后,李隆基派遣他更信任的心腹宦官冯神威出使范阳,除了带着一些从安西龟兹运来的大食波斯奇珍异宝外,还有李隆基亲笔写下的诏书。
&esp;&esp;八月,冯神威带着金银珠宝来到范阳。
&esp;&esp;他是李隆基的心腹不假,但他害怕安禄山突然谋反拿他祭旗,是以唯唯诺诺。
&esp;&esp;冯神威跟随着安禄山的亲卫进入范阳节度使府衙,安禄山威严地坐在首位。
&esp;&esp;按照礼仪,安禄山要起身行礼迎接,但安禄山只是老神地坐着,不准备接旨。
&esp;&esp;冯神威见两旁都是披甲提刀的亲卫,不敢多说话,只是断断续续地宣布圣人对安禄山的信任,关心安禄山身体健康。
&esp;&esp;并将赏赐的奇珍异宝亮出来。
&esp;&esp;冯神威也告诉安禄山,朝廷良马颇多,不必再献马。
&esp;&esp;最后,冯神威将李隆基的亲笔手谕交给安禄山。
&esp;&esp;“朕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esp;&esp;亲自下令为安禄山在华清宫凿一温泉,李瑄都没有这待遇,看起来无比动情,十分真挚。
&esp;&esp;但安禄山已经准备好一切。
&esp;&esp;“马不献亦可!回去禀告圣人,臣十月灼然诣京师。”
&esp;&esp;向冯神威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安禄山神态傲然,言语中充满狂妄。
&esp;&esp;虽然声称“拜见”,但他准备率领千军万马去拜见。
&esp;&esp;撕破脸皮后,他也不指望再献马。
&esp;&esp;宣旨完毕后,冯神威被安禄山暂时扣押起来。
&esp;&esp;过几天,冯神威才被安禄山放走。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