鉷赶紧跪下。
&esp;&esp;“呼……”
&esp;&esp;“自己看吧!”
&esp;&esp;李隆基将奏书扔到案前,让王鉷自己看明白。
&esp;&esp;王鉷跪着到奏书前,颤颤巍巍地将其捡起来。
&esp;&esp;时间紧急,裴宽只派心腹调查万年县诸乡。如果在天下间排查,这些的事情比比皆是。
&esp;&esp;这本就是王鉷为了获得钱财取悦李隆基,强加的租庸。
&esp;&esp;由于他的横征暴敛,让李隆基误以为他是“理财家”。
&esp;&esp;谁说抢的钱不是钱?李隆基不知道就行了。
&esp;&esp;“陛下恕罪,这是下吏为之,而非臣所为。”
&esp;&esp;王鉷抱着奏折磕头道。
&esp;&esp;“功劳归你,过错归下属?你还是王方翼的后代吗?”
&esp;&esp;王鉷是名将王方翼的后代,李隆基认为王鉷这么做是忘本。
&esp;&esp;“臣该死!”
&esp;&esp;王鉷只能将脸贴在地上,以求宽恕。
&esp;&esp;“阻挠军功,你确实该死。”
&esp;&esp;李隆基犹豫再三,觉得王鉷确实让他爽过几次,没有杀死王鉷,他吩咐李林甫:“革去王鉷一切职事官、使职,安排到黔中为县尉!”
&esp;&esp;李隆基认为李瑄说的话有道理,他不允许军心受损。
&esp;&esp;主要是王鉷的做法把李隆基恶心到了,基本是明着抢钱,还抢的是边军家庭。
&esp;&esp;但凡是正常的君主,都知道这会危害自己的统治。
&esp;&esp;“停止对卫戍者的租庸征收,退还那些因征收而破败的家庭。谁能担此重任?”
&esp;&esp;王鉷被拖出去后,李隆基问神情恍惚的李林甫。
&esp;&esp;“臣需要考核一番!”
&esp;&esp;李林甫反应过来后,不敢推荐。
&esp;&esp;王鉷就是他推荐的,圣人又让他推荐户口色役使,这是在打他脸啊!
&esp;&esp;还有一个人也很害怕,就是王鉷的表叔杨慎矜。
&esp;&esp;他倚重的侄儿,就这样被李瑄整没了,让杨慎矜敢怒不敢言。
&esp;&esp;他甚至担心李瑄会整他。
&esp;&esp;“李卿,你觉谁能担此重任?”
&esp;&esp;李隆基又突然问李瑄道。
&esp;&esp;“臣曾经与高陵令李岘有过交流,觉得他有这样的才干。”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推荐李岘。
&esp;&esp;李岘不仅性格刚正,处理政务方而文明,一定可以将租庸重新归还破产的家庭。
&esp;&esp;“高陵令是信安王的儿子吧!”
&esp;&esp;李隆基想起自己见过李岘。
&esp;&esp;“回陛下,正是信安王的幼子!”
&esp;&esp;李瑄回答道。
&esp;&esp;“就将李岘调回长安,接管王鉷的职务!”
&esp;&esp;李隆基没有征求唯一宰相李林甫的意见,将李岘任命为户口色役使。
&esp;&esp;当天朝会结束,李隆基觉得裴宽行事细腻而务实,为人正直而有风度,让中书舍人拟诏,将裴宽拜为左相,兼刑部尚书,授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
&esp;&esp;这一次拜相,李隆基未征求李林甫的意见。
&esp;&esp;李林甫在打败韦坚后,曾暗地里告知陈希烈,要推荐他为相。
&esp;&esp;结果愣是没有机会将这个名字告诉李隆基。
&esp;&esp;虽李林甫还是宰相,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李林甫的威势比开元末,天宝初,相差太多。
&esp;&esp;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梦,颜真卿
&esp;&esp;韦坚案后,都以为圣人会更信任李林甫,会让李林甫提名新的宰相人选。
&esp;&esp;毕竟裴宽与韦坚统一战线。
&esp;&esp;未曾想风云突变,最终结果却是裴宽拜相,站在历史的舞台上。
&esp;&esp;李林甫若私底下玩弄权术,李隆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
&esp;&esp;但李林甫已经有操纵宰相的嫌疑,这触及到李隆基的底线。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