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听女儿的话多好,女儿可是姓姜的,她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他们家的日子过得更好。
&esp;&esp;他决定以后要多多听女儿的建议,把罗家珍那些不着调的想法否决掉。
&esp;&esp;姜成才跟罗家珍回去上班后,姜爱华翻了一下日历,今年是2月10号过年,摆酒的日期是2月7号,还有近二十天的时间,是时候要通知村子里的人了。
&esp;&esp;这个年代摆酒席可不像后世,直接包出去给人家做流水席的,主家万事不用管,现在的人办喜事做饭摆席都要靠同房的叔伯兄弟们帮忙,大厨得有两个,洗碗洗菜切菜的得有三四个,帮忙迎客的得有两三个,一场酒席下来得有近十个人帮忙,姜爱华至亲的一家就是姜福添家,她得很去跟他商量,没办法,绕不开。
&esp;&esp;想起跟姜福添家的恩怨,姜爱华准备先去他家说一声,如果他不愿意帮忙,那她也不指望他们家了,直接去找她太爷爷的堂兄弟的子侄,那边的亲戚虽然血缘比较远了,但也算是自家人。
&esp;&esp;她第二天一大早就拉着月华的手去了姜福添家。
&esp;&esp;姜福添家现在住的是两层的毛坯房,砖是裸露的,里面连大白都没钱刮,直接沙子混水泥涂的墙,看上去糙糙的,地板也没有贴瓷砖,而是水泥面,配上一屋子的旧家具,真的很难把它跟新房子联系起来。
&esp;&esp;但就是这种程度的楼房,在上社村也是富裕的象征了。
&esp;&esp;她拉着月华进了姜福添家的院子的时候,姜成昆的妻子李翠红正在井边洗衣服,一抬头看见姜爱华进来了,招呼了一声:“爱华过来了?”
&esp;&esp;姜爱华拉拉月华的小手:“叫婶婶。”
&esp;&esp;月华大声地叫了句:“婶婶!”
&esp;&esp;李翠红大声应了:“哎哟,这孩子中气真足,外面冷,进屋里烤火吧。”
&esp;&esp;寒冬腊月,地里没活了,家家户户都升了几盆火烤着猫冬。
&esp;&esp;姜爱华拉着月华推门进去,里面一屋子人围着个火炉聊天。
&esp;&esp;姜爱华从来都不会主动到他们家里来,谢小英一看就知道她有事:“过来啦?有什么事?”
&esp;&esp;姜爱华把年二十七摆酒的事说了:“我辈份轻,不知道有哪些人需要请哪些人不需要,得过来问一问二爷爷,还有二十六就要有人过去帮忙把事先安排好。”
&esp;&esp;新居入伙是大事,她爸不在,姜福添就得给她顶头,这事儿他倒没有托懒:“我去通知你几个堂叔堂伯,两点去你家开会,好好安排一下事要怎么办。”
&esp;&esp;姜爱华想了想:“十一点过来吧,在我家吃顿午饭。”
&esp;&esp;要人家帮忙的,多吃一顿算不得什么。
&esp;&esp;姜福添也没说什么,站起来就往门外走了。
&esp;&esp;他要一家家去通知帮忙的人家。
&esp;&esp;姜爱
&esp;&esp;华就带着月华回家了,屁股后面跟着她的小堂弟姜子杰。
&esp;&esp;听到姜爱华邀请叔伯们吃午饭,谢小英赶紧让姜子杰跟着姜爱华去了。
&esp;&esp;她家就算没什么菜,鸡蛋肯定是管够的。
&esp;&esp;姜子杰被家里人娇宠坏了,胆子非常大,还很调皮,一到姜爱华家就跑进跑出地东摸西摸,他还牢记着他奶奶交给他的任务,要看看姜爱华家有多少鸡蛋。
&esp;&esp;他不是第一次到姜爱华家了,以前小的时候也来过,但那时候新房子还没有起来,这一次过来吃惊地看着她家新起的大房子,小胖墩嘴巴张得老大:“你家的房子好大啊!”
&esp;&esp;姜爱华要去备菜,问姜子杰:“你能看着妹妹不?”
&esp;&esp;姜子杰大声道:“不能!我奶奶叫我过来看一看你家里有多少鸡蛋!”
&esp;&esp;姜爱华啼笑皆非,真把他带进自己的房间里看鸡蛋:“看见没?”
&esp;&esp;姜子杰哇了一声:“好多鸡蛋!这里有多少?”
&esp;&esp;姜爱华逗他:“有十斤。”
&esp;&esp;姜子杰郑重地点了点头:“有十斤啊,那我就好交差了。”
&esp;&esp;也不知道这孩子是跟谁学的,张口那叫一个老气。
&esp;&esp;姜爱华之所以愿意带姜子杰回来,是因为姜子杰上辈子就是个老实憨厚的孩子,个性是天生的,无论谢小英想怎么把孙子往尖酸刻薄的方向带,姜子杰都没被带歪,而且还经常拆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