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浓的眉毛,看模样应该是哈萨克族。
&esp;&esp;年龄不大,但同样晒得很黑。
&esp;&esp;沙木说道:「我们正在研究沙区的一种能适应少量降雨,能以『瞬间』贮水生长的豆类植物。」
&esp;&esp;一时之间,郭阳愣了愣,才问道:「其实还是耐旱的植物吧?」
&esp;&esp;「也可以这麽理解。」沙木解释道:「但其实更类似梭梭种子,只要有雨水,就能在短时间迅速发芽扎根。」
&esp;&esp;郭阳一时没想明白这玩意能用在哪里,也不再纠结,反而把毕强拉到了一旁。
&esp;&esp;「可以啊,现在这研究够广的。」
&esp;&esp;「没办法呀,经费充足,只要看起来有点可行和使用前景的项目,我都给立项了。」
&esp;&esp;毕强将郭阳带到了道路边的一棵杨树下,笑道:
&esp;&esp;「还有你之前提的利用天敌以虫治虫的计划,也建了两个试验观测站。」
&esp;&esp;「但酒泉这边的试验站,在搜集到的昆虫中,还筛选出了一些专食性强的食草昆虫,这下子又来劲了,计划进行更广泛的搜集和筛选,看能不能取代部分化学除莠剂。」
&esp;&esp;「这是好事儿啊!」郭阳也赞叹道。
&esp;&esp;天敌昆虫在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应用,也出现了一些出名的天敌昆虫公司。
&esp;&esp;一些国家的天敌昆虫扩繁丶商品化的生产也逐渐成熟。
&esp;&esp;但用昆虫来防治伴生性杂草,这方面的研究也不知道有没有。
&esp;&esp;「我也不是很懂,但招了几个人,搞得还挺有模有样的。」
&esp;&esp;「走,去看看。」
&esp;&esp;「我这儿还忙着呢!」
&esp;&esp;「怎麽,你现在还有时间亲自做实验?」郭阳拉着毕强就走,主要是这昆虫吧,他寻思着,说不定能搞点惊喜出来。
&esp;&esp;「总得让我交待好吧。」
&esp;&esp;「行行行。」
&esp;&esp;等了一会儿,几人就去了昆虫观测点,这是在一处蔬菜基地。
&esp;&esp;从高空看去,如同五彩斑斓的画布。
&esp;&esp;观测实验点就坐落在蔬菜基地的中间,看起来很简陋,只有一大一小两间房子,但里面设施挺齐全。
&esp;&esp;「还有个观测点在哪里?」
&esp;&esp;「在京城。」毕强说道:「那边科研基础更强。」
&esp;&esp;郭阳不置可否,国内以后的天敌昆虫也是在京城等地发展起来的,但那是有政策推动。
&esp;&esp;现在这会儿的天敌产业发展几乎没有,但院校里确实有一批积累丰富的昆虫专家。
&esp;&esp;天禾昆虫部的负责人徐学农,就是一名农业昆虫学专业的博士毕业生,师从多名着名昆虫学教授。
&esp;&esp;原本也是可以留校任教的,但最终选择了加入天禾。
&esp;&esp;「天敌资源监测是一项百年工程。」徐学农说,「这是一项基础性丶长期性的工作。」
&esp;&esp;「如果我们不知道自然界中的天敌昆虫资源本底,也就不知道哪些天敌能够在病虫害防控中为我所用,天敌防治也就无从谈起。」
&esp;&esp;郭阳说道:「意思是两个观测点太少?」
&esp;&esp;徐学农呆了呆,是这麽理解的吗?但好像也没有错。
&esp;&esp;「我国地大物博,想要摸清家底并非易事,这应该是一项国家工程。」
&esp;&esp;郭阳挑了挑眉,问道:「要想覆盖全国的话,至少需要多少个观测点?」
&esp;&esp;「观测点不行。」徐学农说道:「至少得是监测实验站,还得不低于100个,然后所有站点采集到的一手资料,定期统一汇总到天敌中心,并进行加工丶统筹,形成具有参考意义的数据资源。」
&esp;&esp;「现在全世界都还没有一个国家有天敌中心。」
&esp;&esp;郭阳沉默了片刻,说道:「先看看吧。」
&esp;&esp;徐学农也没指望天禾真能投资,实验站倒是小钱,关键是需要人。
&esp;&esp;天敌昆虫的监测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使用马来氏网采集丶扫网采集丶震落采集丶直接观察等。
&esp;&esp;而徐学农采用的是马来氏网。
&esp;&esp;这是一种
精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