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陪她说说话。”
&esp;&esp;严嵩言语温和。
&esp;&esp;张白圭闻言心中一动,知道这是给出的橄榄枝。但也心头震动,他平日里做什么,都被人知道的一清二楚。
&esp;&esp;“是,下官回去便和娘亲说。”
&esp;&esp;在他应下后,严嵩又笑着道:“你师从林修然?你娘还是他的义女?说来也巧,林修然和王守仁亦师亦友,而我也听过龙场讲道,对他颇为尊崇,是心学的信徒。”
&esp;&esp;严嵩提起从前来,眸中便温和许多。
&esp;&esp;张白圭神情有些激动,那些相似让他颇为感怀。
&esp;&esp;但上峰突然拉家常,必然还有后话。
&esp;&esp;然而——
&esp;&esp;他猜错了。
&esp;&esp;没有。
&esp;&esp;严嵩就像是很看重他一样,和他拉进关系后,便满脸温和地让他回去了,并没有布置差事。
&esp;&esp;他百思不得其解。
&esp;&esp;等回翰林院后,徐玠招手,示意他过来。
&esp;&esp;张白圭便满脸恭谨地上前:“大人。”
&esp;&esp;徐玠打量着他。
&esp;&esp;叹气。
&esp;&esp;有时候人太优秀了也不好。
&esp;&esp;“你的青词被首辅选中了。”徐玠道。
&esp;&esp;张白圭唇角的笑意尚未凝聚,瞧见徐玠紧皱的眉头后,又散了。
&esp;&esp;“你近来多沉淀沉淀,切莫出风头。”徐玠言尽于此。
&esp;&esp;他知道,严嵩已经年迈,既然已经做了次辅,必然想做首辅。
&esp;&esp;内阁争斗,翰林院首当其冲。
&esp;&esp;他当年——已有前车之鉴。
&esp;&esp;不想张居正在陷入当年他的境地。
&esp;&esp;那么多年的冷待,其中酸苦,只有自己知道。
&esp;&esp;能进翰林院,哪个不是惊才绝艳,可在斗争场里,他们这样的身份进去,多得是坐几十年冷板凳,惨的是家破人亡。
&esp;&esp;张白圭点头,温和一笑:“大人是知道白圭的。”
&esp;&esp;他用了白圭二字,让徐玠脸上瞬间就绽放出笑意:“不忘初心就好。”
&esp;&esp;等回到自己座位后,张白圭就在心里琢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esp;&esp;朝堂中,能容得下八面玲珑吗?
&esp;&esp;他要的,是八面玲珑地做官吗?
&esp;&esp;张白圭扪心自问。
&esp;&esp;第104章
&esp;&esp;回家后,满腹心事的小白圭,提着花洒,将院中所有辣椒苗都浇一遍水。还蹲在地上,把小草芽都给薅了。将院中的辣椒苗伺候得明明白白。
&esp;&esp;等赵云惜忙完回来后,见此情景,连忙夸赞:“小白圭这么厉害!水了浇了,草也薅了,下值回来这么累,都没歇!这也太棒了!!!”
&esp;&esp;她满口夸赞。
&esp;&esp;张白圭满腹纠结,在娘亲的夸赞声中,逐渐褪去。
&esp;&esp;他也想明白了,小苗要一点一点长,除草捉虫施肥。凡事事缓则圆,他近来急躁了。
&esp;&esp;他索性沉下心来,日日学习,从经史子集到典章制度,他还是不免对经世致用之学更感兴趣。
&esp;&esp;叶珣和他如出一辙。
&esp;&esp;翰林院众人难免嘀咕,这状元不像状元,探花不像探花。
&esp;&esp;年少二字后头,总会跟着轻狂。
&esp;&esp;年少时,取得巨大成就,难免情绪飘一飘,让横溢的才华抒发出来。
&esp;&esp;可他俩竟然能沉下心来读书,实在难得。
&esp;&esp;徐玠坐在太师椅上,打量着两人的文章,半晌才笑眯眯地捋着胡子。
&esp;&esp;先前在国子监时,他便看好二人,如今再看,确实将他的话听进心里去。
精彩书屋